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整合管理~3.4齊家~家範~02家範譯述~03卷三父母、父、母09

整合管理~3.4齊家~家範~02家範譯述~03卷三父母、父、母09
愛而不教,反害其子
【原文】
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少為父所寵,失於教義。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語言不擇,為周逖抽腸釁鼓雲。然則愛而不教,適所以害之也。《傳》稱鳲鳩之養其子,朝從上下,暮從下上,平均如一。至於人,或不能然。《記》曰:父之于子也,親賢而下無能。使其所親果賢也,所下果無能也,則善矣。其溺於私愛者,往往親其無能,而下其賢,則禍亂由此而興矣。
【譯述】
《顏氏家訓》又說:“梁元帝時有一個士人,從小聰明有才能,很受父親寵愛,但家裡沒有很好地教育他。他只要有一句話說得有點理,他父親就不斷地誇獎他,一年到頭到處與人談論;一件事做錯了,他父親就百般為他掩飾,替他找各種藉口,希望他自己慢慢能改正。後來這人長大成人之後,不好的品質越發展越嚴重,待人粗暴傲慢,最後終於因為講話隨便,觸犯了有權勢的周逖,而被周逖抽腸釁鼓,慘殺而死。”這樣看來,家長對子女如果一味溺愛而不懂得去教誨,恰恰是害了孩子。《左傳》說:鳲鳩鳥在餵養孩子的時候,早晨從上到下輪流,晚上從下到上輪流,始終能平等對待,沒有偏向。人反倒不能這樣。《禮記》說:父親對於子女,一般都是偏親聰明有才幹的,而對於才能差一些的就不太喜歡。如果為父親的所偏親的果真有才有德,不喜歡的果真是品行才能很差的,那還算是不錯的;然而,有些做父親的因溺於私愛,往往是偏親那些無品行無才能的,而疏遠品行端正有才能的。那麼,家裡的不和與禍亂就從此而生髮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