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7能量銀行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7能量銀行
“體”→“面”→“線”→“點”→“力”,宇宙的基本是“力”。
因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而存在,這些作用力只有四種:“吸引力”、“排斥力”、“衰變”和“滅絕”。
在粒子之間有四個作用力,而這世界上所有的力都可以被歸納成這四個作用力!
任何你能想到的力:摩擦力、磁力、萬有引力、原子核衰變………等等,都是由這四個基本作用力之一所引起的。
所以,只要能控制“力”就能掌握宇宙。
我們將自己的力儲存在身上就是“能力”,在宇宙中有一個儲存“力”的銀行,每一個人都有一本存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行為產生正能量時,與作功抵消後還有剩餘就存入“能量銀行”。
當自己的行為產生負能量時,“能量銀行”會自動以存摺內的正能量平衡扣抵,當存摺內的正能量用完時,就會衝擊到本體的磁場,消耗本體能量,產生“衰變”消耗生命。
所以,當你有機會累積正能量時,盡量儲存正能量,多做善事。
所謂善事就是對自己的生態平台有利之事,所謂好事就是對自己個人有利之事,所以,做善事與做好事是有區別的,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我們要謹言慎行,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例如:捐款抵稅,有可能的結果是:你的稅扣抵了,而捐款並未進入被捐助者的口袋,這種行為有可能產生負能量,因為這種行為僅滿足了你的個人需求,並沒有滿足被捐助者的需求。
當你的行為產生正能量,“能量銀行”會自動存入正能量累積在你的存摺內,你會覺得好運總是跟著你,人生總是很順利。
反之,當你的行為產生負能量,“能量銀行”會自動存入負能量累積在你的存摺內,你會覺得倒楣總是跟著你,人生總是很倒楣。
所以,目的僅滿足個人需求的是好事,目的在於滿足生態平台,有利生態之生命循環之事是善事。好事未必有正念的回報,而善勢必是會有生命循環的迴向。
“力”的運用是整合管理的關鍵急所之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語出《淮南子·說林訓》,原文:“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漢書·董仲舒傳》,書中說:“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古人有言曰:‘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給人魚隻,不如傳授給人釣魚的方法。
由此可悟出「格物、致知」,由「格物、致知」導出儒家的根本思想八目:
「格物、致知」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語出《禮記.大學》。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目是儒家的根本思想。
由八目的次序,我們可以窺知:
「格物」自然規律的變化,由「格物」自然規律的變化,「致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之後,才會擁有「客觀」的:「誠意」、「正心」,有了誠意和正心,才能「修身」,而「修身」必要了解「格局」和「立場」。
「格局」就是擁有「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生態。
「立場」僅有三種:「我」、「你」、「它」三種立場。
有了生態的「格局」和互為的「立場」之後才能切入最小的「格局」~「齊家」,每個人各自擁有的「格局」與「能力」,決定了「修身」「齊家」「治國」與「平天下」,不同層級的成就。
就經世哲學而言,這八目的次序無疑就是一條人生成功的因果之鏈。
因為息息相生,致使環環相扣。
這八目,是人生之綱要,是聖人指出的一條人生成功的路徑。
八目最高等級就是「天下平」,而不是「平天下」。
「整合管理」以道法自然的生態自然循環,天下自然形成平衡而和諧,管理無須人為控制而舞劍制約,而是促使相依相生的無劍之劍的自然掌握,不必強力「平天下」,而是因相依而相生的「天下平」自然趨勢。
有目的的給予僅是圖謀私利的回饋,不如促使生態循環永續生命的養生。


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6「天下為公」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6「天下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從孔夫子以迄孫中山,「天下為公」這四個字,始終是中國人的崇高政治理想,禮運大同篇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也就是說,大道能夠實行,乃為「天下為公」的先決條件與必要條件。
生態環境的自然規律變化制衡規格是什麼?
「公平」「公正」「公開」「公道」是也!
為何如是?
生態的自然規律變化,就是生命的進行。
而生命就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環境。
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平衡」又區分兩類:「均衡」「制衡」。
主控狀況下可以量化就「均衡」對等以對,被控狀況下就「制衡」對應以對。
從最小基本單位的生命開始就促使「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環境。
生命體無限擴充、增大的生態環境,「平衡」與「循環」機制與之相隨。
不管組織多大,「生命」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所以,組織的生命如何才能「平衡」「循環」,這就是管理的基礎。
組織的生命如何才能「平衡」「循環」?
就是以「公平」「公正」「公開」「公道」為基本。
天下為公:公平、公正、公開、公道。
控制必然的「公平」與「公開」;促使自然的「公正」與「公道」。
唯有公平才呈公正,唯有公開方顯公道。
公正與公道都是自然呈現出的,是執行公平與公開的成果,不是刻意做出來的。
所以,天下為公的關鍵:公平、公開。
只要做到公平與公開,就能做到天下為公。
說明如下:
促使公平有兩種機制:1.均衡。2.制衡。
均衡作為時以量化均衡,以達公平。
無法均衡時以制衡,促使公平。
例證:
1.均衡機制:
兩張餅兩人分:一人一張餅,量化均衡。
2.制衡機制:
一張餅兩人分:分者不選,選者不分,制衡機制。
三方的制衡:剪刀、石頭、布循環制衡。
促使公開機制有兩:1.無私心。2.無特權。
組織制度內應有公開機制的溝通管道。
組織內凡有貢獻者,均有權調閱執行紀錄,由溝通管道可以得知:組織發展方向與決策執行紀錄,可表達意見並列入紀錄備查。
組織內公開機制的結果:
1.吸引力~貢獻能力者:貢獻能力,增進組織吸引力,強化組織價值。
2.排斥力~無再生力者:消耗資源,增加組織排斥力,促使組織淘汰。
3.衰竭~生命力量逐漸消失中,逐漸被組織淘汰中。
4.滅絕~生命突然消失,被組織淘汰出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我們就先從基本觀念談起:何謂大道?
何謂「道」?何謂「德」?何謂「理」?何謂「法」?
「道」:就是〜自然規律發展的變化;
「德」:就是〜遵行自然規律發展的變化;
「理」:就是〜人訂定行為標準的理由;
「法」:就是〜人訂定行為標準的規定。
什麼是「道德」?什麼是「道理」?
是不是~~對天行「道德」?對人講「道理」?
「道」是〜自然規律不得不的變化?
「理」是〜以人的立場訂定規則?
“天下為公”的運用就是:
掌握~公平、公正、公開、公道。
控制~公平、公開。
因為~
能公平就能呈公正,能公開就能現公道。
人的生態環境裡最有價值的力量是智慧,而智慧的價值在穩定生態的發展,只要生態環境能穩定的發展,在生態環境中的每一個有貢獻的生命,都能因生態的穩定而延續其生命。
在生態環境依據貢獻決定價值,沒有特權。
在不得不的供應需求中不需要人訂的法理,生態環境不會讓有貢獻價值的個體淘汰。
以道制法:
狀況的發生與變化,叫做“自然”遵行 “自然”的發展叫“德”,也就是 “道法自然”,就是“道德”。
運用“道法自然” 的原則以達“天下為公”的境界。
人世間訂定的行為制度,就是人理。
宇宙間自然環境規律的變化,就是天道。
不管“人理”如何訂定制度,都無法超越“天道”的自然演變 。
“以道制法”就是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執行順天應人自然演變的“天道”事,換句話說就是“替天行道”;運用“天道”促使“人理”屈服。布局不得不的環境,促使道法自然的演變水到渠成的順勢而為。
人,有知識就會聰明,會用聰明就有智慧。
有格局才能布局,能布局要有智慧,會用智慧,才有能力。
狼行天下吃肉,狗走天涯吃屎。
是狼?!是狗?!各由能力決定!
不要說理由,老天是沒有耳朵的,聽不到,說了白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5解決問題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5解決問題
法鼓山聖嚴法師推廣實踐心靈環保~心五四
【四要、四安、四它、四感、四福】
其中【四它】闡訴如下:
解決困境的主張: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2006年6月3日聖嚴法師勉勵台大畢業生,以四它面對人生逆境。
1.面對它:
如何面對問題?
即是告訴自己:任何事物、現象的發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唯有面對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緊的。
2.接受它:
因果必須配合因緣,對於任何情況,如果能夠改善它,當即予以改善,若不能改善,便面對它、接受它,絕不逃避,但是要盡力改善。
3.處理它:
如果計劃好的事在過程中發生問題,不必傷心也不必失望,應該繼續努力,促成因緣,還是有成功的機會。
4.放下它:
如果經過詳細的考慮,判斷因緣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這和未經努力就放棄,是截然不同的。
聖嚴法師說的以四它面對人生逆境,是方向性的態度。
真正要解決的是生態問題,不是個人問題。
如果個人能力不足,解不開問題,就算做了四它,問題不會因為我們放下它,問題就會消失。問題依然存在生態環境中,怎麼辦?這就是討論的主題~解決問題。
「整合管理」是以道法自然的觀念,促使不得不的具體作法。
就來看看「整合管理」如何的解決問題?
是依據聖嚴法師的【四它】方向性的態度,延伸出的方法上的具體作法,普渡眾生不可以個人行為度量是非,生態環境的問題,就要以道法自然的具體作法,對應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
․處世的兩大關鍵是「態度」及「格局」。
․處事的兩大關鍵是「責任」及「成本」。
問題關鍵不在處理,而是在解決。
其實解決問題不難!
解決問題有兩個重點:責任、成本。
處理問題的態度,如同聖嚴法師說的,以四它。
但是,面對人生逆境的態度就要: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解決它”、放下它。
在處理問題的作法上,在處理它之後多一個“解決它”,處理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問題,一定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能力不足就要學習不足之處,以增加能力,能力夠了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在世之人必須積極面對生命,促使生命的價值。
世上只有兩種人沒問題:
第一種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有能力解決問題就沒問題了。
第二種是死人,死人就沒有問題了,有問題也是留給活人的。
解決問題的態度~問題只有踏過我的屍體!
只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不會有問題。
整合管理就要以「平衡」與「循環」兩大機制塑造企業文化,促使專業職務的權、責相符,有能力解決本職專業問題。
如何解決問題的具體作法請依序作業:
1.面對問題:
(1)審核標準規格(制度),沒有標準就不見異常,不見異常就發現不到問題。
(2)沒有標準規格(制度)就是最大的問題,沒有標準規格就要建立標準規格。
(3)有標準規格(制度)就依據標準執行。
2.接受問題:
(1)依據標準規格(制度)審核差異,依據差異處理問題。
(2)處理差異,立案跟催,依紀錄評績效。
(3)限定期限,追究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3.處理問題:
(1)依據標準,追究責任,訂定流程,後工程稽核前工程。
(2)依流程審規格,依確認擔責任。
(3)依據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4.解決問題:
(1)追究責任,統計再發率,確定專業專長,檢討職務定位。
(2)依據責任,承擔失敗成本。
(3)統計失敗成本:料(原料)、工(工時)、費(費用)。
5.放下問題:
(1)依據職務訂定專業責任,依據專業訂定薪資,依權擔責,追究統計失敗成本。
(2)追究責任,不追原因,專業解決原因,以事後事實證明問題是否真正滅絕。專業能力不足,就淘汰。
(3)尊重專業,專業訂定標準規格,依制度規格結案,不依人為認定。
(4)績效決定能力,外力不得介入專業,每個人要為自己行為負責;負責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5)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有資格放下,未曾擁有何來放下?
真正要解決的是自己生態(生存平台、家庭、組織、團體、國家、民族……)的問題,不是個人問題;只要促使生態環境具備“平衡”與“循環”的機制生態就會持續延續生命,不會萎縮,個人生命才會有所依靠。
道法自然的生態環境,就是生命迴圈,以“平衡”與“循環”機制促使生態環境的生命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中。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4「運用」身邊資源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4「運用」身邊資源
「運用」身邊資源的具體「控制」作為:
宇宙充滿能量,能力主宰宇宙。
「運用」智慧,布局生態,控制力量,掌握目標,就能主宰自己的生態,掌握自己的命運,關鍵就在要會「運用」。
管理關鍵是「力」的控制,「能」的掌握。
擁有知識就會聰明,「運用」聰明就有智慧,「運用」智慧就有能力,「運用」能力就能改變命運,關鍵還是在要會「運用」。
「運用」是一種能力,擁有能力才可控制力的「運用」,很多人都懂,但是不會! 現在就來說說控制的具體作為:
控制具體作為:指揮、管制、通信、情報。
領導統御布局的關鍵:指、管、通、情。
指揮~是組織架構!~要系統邏輯!
管制~是限制因素!~要關鍵樞紐!
通信~是聯絡約定!~要守紀規矩!
情報~是廣泛快速!~要靈活運用!
情報區分:蒐集、判斷、運用。
●情報蒐集~要廣泛,包容格局,鉅細靡遺。
․狀況:人、地、時、事、物、如何?為何?
․問題:與正常標準之異常、差異之處。
․分析:強弱危機分析(SWOT分析),評價事件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以分析判斷事件狀況強弱危機的定位。
․比較:依據正常標準之異常、差異之統計數據資料,以求發展趨勢。
․結論:審查狀況、問題、分析、比較的作業程序,客觀針對本身的目標結論出需求的方向及要求的規格。
分析情報判斷:
要客觀,依據憑證,確認辨證,事實求是。
●情報運用~
․布局不得不的必然,內容要有格局,包含三種立場;
․順天應人,因果環扣;
․系統邏輯,運用其極。
●處事運用五層級:
戰略、戰術、戰鬥、戰技、戰具。
․戰略~是方向!~要不變!
․戰術~是方法!~要萬變!
․戰鬥~是專業!~要尊重!
․戰技~是技術!~要掌握!
․戰具~是工具!~要運用!
略、術、鬥、技、具,由高層級向低層級貫徹展延整合生態,促使生態能發揮「平衡」、「循環」機制的生命運作。
●處事作業流程:
狀、問、分、比、結。
․狀況~顧全貌!~要格局!
․問題~抓關鍵!~要深入!
․分析~依數據!~要憑證!
․比較~找差異!~要標準!
․結論~列排序!~要選擇!
訂標準:
依需求訂方向,依專業訂流程,
依要求訂規格,依品質訂標準。
整合管理的整合項目:
環境文化、組織架構、模組區域、系統平台、作業流程、關鍵控制、核決權限、制衡機制,依績效核薪資。
依流程追異常,依異常追責任,依責任追成本,追成本求平衡,負責任擔失敗,能平衡始循環,能循環有生命。
依流程順序作業,生態環境,因息息相生,故環環相扣;布局相生相扣,整合生態秩序,促使生態不得不的發展,永續生生不息。


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3領域空間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3領域空間
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空間」裡能肆意的發揮自己的意念,在可被具體證實所有權的「領域空間」裡很容易發揮自己的意念,因為那個「領域空間」是屬於自己個人所擁有的。
但是,在一個公共的環境中,如何不降低能量的發揮自己的意念?
那就要思考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
「領域空間」:
有形空間:
棲息在英國諾森伯蘭法恩群島(Farne Islands)的北極燕鷗(Arctic terns)每年夏季末都會往南遷徙,牠門遷徙距離最長,從繁殖地到南極洲再返回,距離長達大約9.6萬公里,比地球周長的兩倍還長。
北極燕鷗體型嬌小,體重僅有100公克,壽命為15到30年,一生中估計會飛行3百萬公里左右,大概相當於地球到月球距離的4倍。
北極燕鷗從繁殖地南下穿越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最終於十一月抵達南極洲。以有形的空間而言,不能不說北極燕鷗的「領域空間」很大。
無形空間:
中華儒道思想遍及全球
中國文化歷五千年而不衰,皆以天道立人道。
始自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脈道統薪傳,皆以王道思想教民治國,以「仁」奠定文化之基本藍圖。
昔日孔子問禮於老子,在儒學中更融合了道家的精髓。
孔子登丘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此等參贊化育之功,正說明瞭中國博大精深的哲學智慧,在天人一貫之思想中,探討著「人」的價值。古聖藉著觀察天地宇宙間的常道與老子無為而治相映的仁道倫常思想,透視著一切生命的原始本質,並與有情萬物共存共榮而不相悖。
進而豁然貫通安身立命之道,效天地自然法則,運用於生活處事中。簡單的說,就是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知行俱備,而達內聖外王之道。雖不能做到窮理盡性,當也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完善人格。
身為炎黃子孫,必以中國文化之微言奧義為榮。在此倫理道德頹喪之際,吾輩應猛然覺醒,踏著先賢的步閥,以儒道思想教化新民,再創二十一世紀之新中國。
你的能力到哪?你的格局就有多大!
學習能力,展現格局,不要得到了良駒卻沒有騎術,縱有良駒徒喚奈何?有了廣闊的天空,但是卻沒有強壯的翅膀,關鍵不再於有沒有廣大的天空,而是在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有多大的能力就擁有多大的天空。
意識型態的領域空間本來就是看不到的空間,當你的能力不足時,千萬小心不要誤觸別人的領域空間,那是無明的變數,所以,進入狀況就很重要了;狀況、問題、分析、比較、結論,進入狀況後才能做出選擇。
人生重大的選擇機會不多(求學、結婚、生子、事業),在關鍵的時候做出關鍵的選擇。
所以,選擇比努力重要。如果方向錯誤,接下來不管你多努力,都不是到達目標的捷徑。
因為方向的錯誤,甚至越努力離目標越遠!
選擇是有條件的,人在狀況外是沒有選擇的條件,所以,選擇的關鍵條件就是先要「進入狀況」,處理異常的步驟:狀況、問題、分析、比較、結論。
對身處的生態環境必須瞭解,對自身的目標方向必須確認,對身邊的可用資源必須確定。
進入狀況瞭解一些關係,你會更清楚你的目標……
․在西藏,再努力也燒不開一壺水,說明環境很重要。
․騎自行車,再努力也追不上汽車,說明平臺很重要。
․男人,再優秀,沒女人也生不下孩子,說明合作很重要。
․一個人,再有能力,也拼不過一群人,說明團隊很重要。
․想有保障,買再大的水桶都不如挖一口井,說明管道很重要。
一定要知道:在無明處境先進入狀況,而後再加以整合運用別人的領域空間即可,狀況不明情形下切不可喧賓奪主,無明處境低調處事,在有能力控制的情況下只要能掌握就好。
如何運用看不到的力量?
以氣養力,以力蓄勢,蓄勢待發,趨勢而動,順勢而為,勢如破竹,心想事成。
華山論劍:
何劍最強?心劍最強!何招最強?心招最強!
心為劍,有力無形。依道而發,萬物皆劍。
心為招,無拘無束。破格而出,制敵機先。
而武之極境就在於返樸歸真〜隨道無為,看似無為實有為!意念為先,佈局於後,人在局中,局在掌中。
劍術中最高境界:心即是念,劍即是道,以念禦劍,身劍合一,心即是劍,劍即是心,不見身劍只見念道,罡正之氣乃至禦劍而行。
國父曾說過:「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國事之重重於心之器,不要只在乎是否擁有現代化武器(求得好劍),戰爭的根本問題在於「人」!這比求得好劍更為重要。因為精神是無形的戰力,比武器這些有形的戰力更重要,而人和武器的結合也就是無形戰力和有形戰力的結合,才能發揮真正的戰力,俠客使用寶劍的最高境界,就是必須將精氣神練入每一招式中,達到「人劍合一」,這就是禦劍而行的境界!這才是當前治國的首要方向與戰略。
所以,根基還是要從修身以養氣開始,修身之前必須從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為依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運用自如,有能力才能在自己的領域空間內,遊刃有餘的掌握趨勢的動向。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2主控權!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2主控權!
能布局生態環境者,就是生態環境的主宰,必定承擔責任,有權必有責,權責不分家。
「權」是力的一種,權和責是制衡存在的。
所以,聽誰的誰負責,每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責任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天賦人權,人權也是一種力,在生態環境中,人可以自主選擇:接受或拒絕,接受生態就道法自然的順勢而為,拒絕生態就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爾後的責任。
但是,不管如何選擇,每個人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人擁有再大的「權」也大不過「天道」,人訂定的規定是「人理」,自然的規律才是「天道」。
所以,「道法自然」必定依道而行,依道而行才能「以道制法」。
「依道制法」就是運用「道法自然」不得不的自然規律的發展,迫使「人理」的順服。
我們不能用各自的立場賦予某人的特權。
人為的特定的權力,會造成不自然的亂象!
例如:恐龍法官、殺人議長、貪汙總統……,原因無他特權而已。
當權力無法平衡時,毀滅也就開始了,所以,防微杜漸是很重要的機制,崩解是很快速的,防範一定要在崩解之前就有制衡機制,這不是戰略問題,這是基本的原則問題。
如果領導者還以圍堵的方法治理;就像活在二維空間的毛蟲,是無能制定出控制三維空間蝴蝶的生活秩序,以掌握蝴蝶世界的生態規約。
一個深陷泥淖的人,是無法提著自己的頭髮拔出泥淖的。沒有支點就無能為力,給一個支點,才能撬起世界!
這不是戰略問題,也不是原則問題,而是層級問題。
領導者能力不足,沒有關係,運用組織領導,生態依然活耀,高手就在民間,只要能夠「公平」就能「公正」,只要能夠「公開」就能「公道」。
解決在於道,非解決於人。
運用制衡機制,促使在崩解之前就能制衡,規劃制度自然產生防微杜漸機制,處理世事不難!只是公平、公開而已,若依人不依道,就不能以道制法,更不能道法自然了。
現在這個四維空間的世代,公開檢舉不法,舉證不難,但特權阻礙了人權的自然生態。
立法有權就有責,權責不分家,球員不可兼裁判。
立法要有制衡和循環的機制,要有承擔失敗成本的機制,才可道法自然。
執法依證據舉證,開放公開檢舉淘汰特權。
仲裁依據立法標準審核差異,公開公告。
關閉「特權」開放「人權」以制衡的力量,平衡生態的循環,因「平衡」而「循環」,因「循環」而有生命,組織能新陳代謝,必定要有排泄機制,淘汰毒素與廢物,生命才能生生不息,永續經營。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1道、天、地、將、法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1道、天、地、將、法
孫子兵法~始計篇 第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孫子兵法由十三篇構成,開宗明義第一篇「計篇」敘述企業領導人該如何判斷重要狀況,提出「道、天、地、將、法」的概念,給予意義深遠的啟示。
每個人的本身的資質不同、面對的生態不同,所以,同樣的孫子兵法,體悟也有所不同,我對「道、天、地、將、法」的看法:
「道」指的是自然的變化與發展;
憑藉科學的依據,運用身邊的資源,布局環境的狀況,控制自我的行為,掌握自然變化的必然性,以期蓄勢道法自然的力量,促使趨勢成為不得不的發展,順勢而得我心想事成的結果。
其中真正的關鍵運用在於“客觀”!也就是中庸之道:
對己:順應原本的真實本性。
對它:客觀尊重自然的發展。
只要能“客觀”審度時勢的自然變化與發展,必定料事如神,因為你依附著自然,客觀的審度,自然的發展當然就會真實和你同一格局囉!因為天人合一,也就順天應人。
「天」是自然形成:生態的環境、生命的迴圈、必然的環扣、存在的規格。
「地」是生態條件:生存的條件、存活的底線、標準的規格、執行的依據。
「將」是組織中執行者的:能力(權力與責任),領導力(智、信、仁、勇、嚴),魅力(吸引力與排斥力)。
「法」是人為訂定:生態的規則、人為的制度、判決的依據、控制的條件。
氣勢決勝敗
一個能夠靈活運用「道、天、地、將、法」的企業,就能醞釀產生企業的「氣勢」,也就有自己的企業文化。
孫子在「勢篇」中提到「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用勢。」
明白指出引導企業走向勝利的,不是「將」(經營者)的雄才大略,而是「軍」的「氣勢」(企業的文化)。
「氣勢一旦形成,在上位者不用多說,組織本身自然會產生變革的力量。」
一般顧問公司以往可從各項報表數據,例如營業額、獲利率、自有資金比率等來判斷企業經營績效,卻缺乏可以判斷組織「氣勢」的標準。
其實可以從「異常改善」、「提案獎勵」、「績效評比」中看出企業文化的「氣勢」。
我們不定要看這機制的數據資料,只要看這些機制的規劃設計,大概就可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一個制度的規劃設計沒有制衡機制,真的就不必了。如果只有控制沒有掌握那也不必了,只會逼著大家逢迎造假而已。
用控制達掌握,要的是能掌握不是要控制。
用責任達使命,要的是有使命不是要責任。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0「控制」與「掌握」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10「控制」與「掌握」

「控制」:控制管理:有如唐山藏控制孫悟空;針對關鍵強力壓制迫使孫悟空屈服。
「掌握」:掌握整合:有如如來佛掌握孫悟空;擴大格局展現能力促使孫悟空順服。
何謂「管理」?
促使不得不得的環境狀況,加以控制,就是管理。
何謂「整合」?
掌握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循環機制,運用息息相生的自然導致環環相扣的必然,布局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環境,就是整合。
整合要有時空條件:有空間才能布局,有時間才能協調,有時空背景才有運作縱深,有縱深才能布局,要能布局必要有格局。
因為,宇宙的基本是「力」;在這世界上所有的力都可以被歸納成這四個作用力!粒子之間有四個基本作用力:吸引力、排斥力、衰竭、滅絕。
所以,只要能將這四個力控制運用,你就能主宰你的生態,掌握你的命運。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裡。
運用四個基本作用力,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是整合管理的方向。
人世間的「力」:愛、恨、情、仇、怨、慾、念、信、慧、望、能、權………
所以,改變觀念就能掌握命運。
宇宙間最真實的力就是~道法自然的力量。
所以,運用自然的力量,順勢而為達成自己目標的是正確的方向。
運用自然力量就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導正觀念就能掌握命運;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上。
何謂“道”?
自然環境必然的變化,是謂“道”!
何謂“德”?
“遵循”自然的規律,就是“德”!
何謂“理”?
以人的立場定義生態的變化,以“立場”訂定“格局”的規格。在天人差異情況下所需解釋的理由,解釋訂定的人倫綱常,是謂“理”!
何謂“法”?
以人的立場人理定義的法理規定,並要求遵循的規格制約,是謂“法”!
從這裡可以看出“人理”是無法超越“天道”的。
何謂“情”?
帶電粒子正負吸引的力量,謂之“情”!
自然的規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必要客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平衡生態循環的力量~回饋:
積沙成塔,集力成勢,關鍵在於餘力回饋,此舉利萬物而不爭,無欲則剛,善也。
有目的回饋乃交易,未必是善,欲也。
何謂“知識”?
自然科學依據的基礎及變化的所以然,也是運用生存的必要條件。知識要透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得宜的運用。
運用的層級:略、術、鬥、技、具。
戰略:方向。
戰術:方法。
戰鬥:專業。
戰技:技術。
戰具:工具。
何謂“聰明”?有“知識”就會“聰明”。
何謂“智慧”?用“聰明”就有“智慧”。
有問題就要充實知識、學習不足,以增加自已的能力以解決問題;有能力就沒有問題,有問題就沒有能力。
上述,都是存在宇宙的「能、力」,這些「能與力」運作的作用力不外四種狀況:吸引力、排斥力、衰變與滅絕的變化中。
只要掌握住力的四種狀況,就可運用力的變化掌握自然發展的規律,布局生態,順勢而為,而達到心想事成!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學習知識增加能力,道法自然開創格局,運用智慧達成心願!
科學極致而哲學,哲學極致而致神學,神學極致而信仰,信仰極致而觀念,觀念極致而態度,態度極致而行為,行為極致而命運。
依道而行,道法自然,順天應人,心想事成;依生態需求貢獻己力平衡生態,促使生態循環,生命才有價值。
宇宙充滿能量,能力主宰宇宙,運用智慧,布局生態,控制力量,掌握目標,就能主宰自己的生態,掌握自己的命運。
管理關鍵是「力」的控制,「能」的掌握。
擁有知識就能聰明,運用聰明就有智慧,運用智慧就有能力,運用能力就能改變命運。
態度和學習是根本方向,很重要,「運用」是前進動力更是重要!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裡。
要改變觀念,就從「控制」自己開始,要道法自然,就要「客觀」進入狀況,從「控制」自己,經「客觀」判斷,及運用身邊資源順天應人發揮極致,並「掌握」方向,才能主宰自己生態命運!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9知其所以然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9知其所以然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句話的意思:知道是這樣,但不知道為甚麼是這樣。
學問一定要學的通透,才能運用自如。
如果不求甚解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無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也無法靈活運用身邊的資源,解決面對的問題……
運用!就一定要具備: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本事。
否則,活著只是行屍走肉的殭屍行為。
如果不求甚解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無法靈活運用身邊的資源。
整合管理的重點就是教如何合理的“運用”。要學會這一點,就一定要具備: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本事。
然後處事才會運用,運用才能變化,如此,隨心所欲,心想事成。
格物致知就能運用萬事萬物,一切都是可以運用的工具,基本原則就是道法自然,且把略、術、鬥、技、具,當工具運用。也就是運用“觀念”驅使“態度”,運用“態度”驅使“行為”,運用“行為”驅使“命運”!
戰略~是方向!~要不變!
戰術~是方法!~要萬變!
戰鬥~是專業!~要尊重!
戰技~是技術!~要掌握!
戰具~是工具!~要運用!
整合生態促使生態能平衡、循環機制的生命運作。能平衡才會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有平衡、循環機制,才能永續經營的生命。
學習知識就能聰明,運用聰明就有智慧,運用智慧擁有幸福。
一器之所成,百工斯為備;十年磨一劍,霜刀試鋒芒。
悟整合管理,可隨心所欲;修整合管理,渡萬物眾生。
生命基本:
充實個體能力,促使生態環境「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穩定。
生活態度:
尊重、客觀、肯定;謙虛、感恩、利他。

這是個系統概念,不要依自己的意思解釋。
不是口號而是系統,每點都是有依據、可追朔的具體作法,不要斷章取義的妄自解釋。
客觀:擴大格局,包容立場,〜道法自然
尊重:尊重責任,承擔成本,〜順其自然
肯定:接受事實,坦然面對;〜順應自然
謙虛:虛心學習,充實能力,〜體悟自然
感恩:感恩砥礪,回饋生態,〜順應自然
利他:貢獻餘力,生命循環。〜回應自然
就算看到這裡,可能還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必要解釋一下:
客觀:擴大格局包容立場,
客觀就是依循自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能客觀就順其自然,會道法自然,不感情用事,就是聖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尊重:尊重責任順其自然,
尊重只有兩個關鍵:責任和成本。
有權就有責,有責就承擔失敗成本。
革命,非常的破壞,非常的建設。
否定很簡單,沒本事建設,就不能破壞,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負責就是承擔失敗成本;當成功時肇事者付出的成本平衡了成功的代價,當失敗時肇事者就該承擔肇事失敗成本的代價。
肯定:坦然面對接受事實;
身處險惡境界,都是自己前因造成的後果,不必說理由,天地無耳,說也無用,說再多的理由無法改變已成的事實,必須面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面對已發生的事實就是肯定事實,是改進的第一步。
謙虛:充實能力虛心學習,
當能力不足時,要充實能力必須學習,學習不是亂學,面對什麼困難,就學解開困境的本事,本身能力不足時,能有運用借力使力的能力,尊重專業借力使力也是本事,所以,只要學習必須謙虛。
感恩:接受考驗感恩砥礪,
你面對的狀況是自己的選擇與作為所造成,你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換個角度看,你要感恩你還有機會接受這個考驗與磨練,它是你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生命像激流,沒有岩石和暗礁,就激不起美麗的浪花。
感激傷害你的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讓你更堅強。
感激欺騙你的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讓你更自信。
感激中傷你的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讓你更堅持。
感激鞭打你的人,他激發了你的鬥志,讓你更勇敢。
感激遺棄你的人,他教導了你該獨立,讓你更努力。
感激絆倒你的人,他強化了我的雙腿,讓你更堅忍。
感激責備你的人,他提醒了我的缺點,讓你更完美。
利他:貢獻餘力生命循環。
千萬不要有目的的去做好事,那是圖私利。
只有餘力的付出是不圖私利的貢獻,貢獻就要回饋自己的生態,使生態延續生命。
最佳的生態環境:「天下為公」的環境。
「天下為公」:
具公平、公正、公開、公道的條件狀態。
「天下為公」的關鍵:「公平」「公開」。
因為,能公平才顯公正,能公開才呈公道。
所以,只要生態具有「公平」「公開」的生活機制,就能道法自然的達到「天下為公」的生態環境。
有權者未必是專業,尊重專業,敢「公開」求「公平」,我相信高手盡在民間,要的是制衡的機制,不管任何理由,任何只要是人為的權勢都是霸權,順天應人、道法自然「天下為公」的生態環境,才是理想的生態。
在自然的世界中,要知道科學的知識,更要知道科學知識的基本原因,才能運用手中的資源,以道制法、道法自然的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
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天下平,終至宇宙和諧,一切皆歸道法自然。
唯有「天下為公」的生態環境,具有「公平」「公開」的生活機制,因為,能公平才顯公正,能公開才呈公道。
生命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環境,只要有平均與制衡機制就能促使循環機制,生命因平衡而循環,因循環而有生命。生命體本來就是一個和諧的整體,也是禮運大同篇的基本精神。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8 事理的兩重性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8 事理的兩重性
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重性,有時候甚至沒有對錯,你以為對的,換個立場或許是錯的。
舉個例吧!
一個瘦弱的病人,在雞群中挑了一隻最強壯的雞,殺了進補。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何謂強?何謂弱?
以病人本位立場看殺雞進補是對的,以雞的立場來看殺雞是錯的。
瘦弱的病人殺了強壯的雞,是對?是錯?是強?是弱?
會因為立場的變化而改變。
因為各自立場不同,所以需求也不會相同,勿以自己的需求判定別人,你竭盡全力為之奮鬥的,卻可能正是別人想擺脫和拋棄的。
世事詭譎多變,莫因立場而限制了格局發展,唯有客觀的態度才能有正確的判斷,要有格局的作為才能有和諧的結果。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裡。
《易經》的基本原理,進而探討了世界本原,宇宙秩序以及事物的本性及其變易法則,表現了成為一本哲學著作的多方面哲理與智慧,陰陽兩極,陽中有陰,陰陽和諧。
太極出自易經,有人以陰陽解釋,但不免失之於認知的皮毛,若能體會太極的「從互動中求平衡、循環的狀態」,庶幾近乎道法自然的「客觀」。
太極就如同是宇宙變化的「形象」,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因為平衡而能循環,因為循環而有生命。
太極與無極是一體兩面,太極是正面,就是看得到的,屬於陽的這一面;至於看不到的,屬於陰的那一面叫無極。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無極是指當太極運化時,那看不到摸不到的,「非絕對無,乃未始有」的那一面,也就是「元一混沌」。這就是太極的概念:
無限高遠的、不可知的「有」。
一開始只是一種自然觀,但人類開始用這種觀點去思辨,從自然的變動轉化成人為的意識,就成了一種道德品性的修為。
太極的觀念,可以用古太極圖來看。古太極圖中有兩點,分別代表陰、陽,因此整個圖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而且這兩點不是對立面,是融合在一起,陰中有陽使趨於動,陽中也有陰使趨於靜,也就說明了陰陽互用的道理。
陰中有陽,就是在擴散時一定有陰的內斂,如此才可慢慢成局;陽中有陰,就是在一個形象與物狀中,一定包含了沒有形象的無極、無相。這兩個力量相平衡時最圓滿。

 

世界上不可能只有陽或只有陰,一定是陰陽同時存在,因為陰陽是事物進化的原動力。
太極圖騰就是象徵陰陽的兩種能量,這個圖形最大的特色在於,沿著圓心任意的切割,都會發現到任何一邊都同時包含陰陽兩體,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太極的中心思想,就是陰與陽相互交替、相互消長。
而太極陰陽相生的思想,正好與中國傳統一個重要的哲學思維相呼應,所謂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認為,世界萬物皆有兩極,而兩極間的關係是密切結合、相互消長,彼此生生不息的,動靜、剛柔、快慢、虛實、進退、強弱,這些我們熟悉的對比,在太極中彼此有著起承轉合的微妙關係,而如何進行兩極的調和,正是太極追求的理想。
因此太極的哲學不僅對於自己,對於自己週遭的家人、朋友如何和諧相處,自己人生如何圓滿和諧,宇宙是一個大太極,自己人生就是一個小太極,彼此協同相互輝映,才是太極的哲學。
具體而言最小的生態結構是家庭,大者如家族、學校、鄰里、縣市、國家、民族。
生態不論大小,能存在的原則:依據有無“平衡”與“循環”的機制,決定生命長短。
依據“平衡”與“循環”和諧的強度,決定生命力量的強度。
生態結構會減少生態中無謂的消耗。
生態為減少消耗勢必會淘汰無貢獻的個體。
回饋生態確保個體的價值,才不會被淘汰。


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7運用立場的能力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7運用立場的能力
生活要會運用身邊的資源,知識就是資源,對追求知識的態度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之後才能「運用」知識,未經證實的訊息不是知識,那是無法周延「運用」的,徒增問題不穩定的變數,追求知識就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擁有知識,才能靈活「運用」於生活。
“立場”與“格局”寄存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兩者間看似對立,但是可以系統整合的。
「立場」不同的差異:
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剩女產生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誰都看不上,二是誰都看不上。
3.二女孩給男朋友打電話:
 如果你到了,我還沒到,你就等著吧;
 如果我到了,你還沒到,你就等著吧。
4.單身的原因:
 原來是喜歡一個人,現在是喜歡一個人。
想必大部份的人都看得懂,這四題答案的兩句話有何區別吧?
有些話具有雙關語,就是指一句話會隨著聽或說人的心境而異,影響其「立場」,致使同一句話意思有著180度的差異。
看到「立場」不同的差異了吧!
運用身邊的資源包括: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通常我們關注於有形資源而忽略掉無形資源。
什麼是無形資源?
無形資源是指那些在傳遞客戶價值中,沒有發生損耗的、隱性的產品因素;它是根植於企業歷史中的,對企業經營發生長期作用的資源,它包括只是技術資產、商譽和企業文化。
包括人力、管理、品牌、網絡、核心能力等……
無形資源是指那些非物質性的、看不見摸不著的人文資源(如思想觀念、理論知識、科學技術、宗教信仰、文化傳統、道德倫理等)。
無形資源:知識、信息、形象、關係、人脈、權勢、愛、恨、情、仇。
難道負面的力量也是資源?
是的!看你怎麼運用,運用負面的力量也是一種學問。
所以,感謝打擊、詆毀你的人吧!
就像海浪,沒有岩石就激不起美麗的浪花。
宇宙的基本是“力”。
因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而存在,這些作用力包括了吸引與排斥力、衰變和滅絕。
在粒子之間有四個作用力,而這世界上所有的力都可以被歸納成這四個作用力!
任何你能想到的力:摩擦力、磁力、萬有引力、原子核衰變等等,都是由這四個基本作用力之一所引起的。
所以,只要能控制“力”就能掌握宇宙。
在物理宇宙學中,暗能量是一種充溢空間的、增加宇宙膨脹速度難以察覺的能量形式。
這種暗能量的“力”,雖然我們看不見,但是,它確實的存在著,並且環境而變化狀況,這種“力”的變化關鍵的影響了生態環境的變化。
依道而行的“力”就是我們要運用的力。
先要了解“道”才能運用“力”。
「運用」你身邊「資源」的「能力」,就是「運用」非物質文化的「能力」。
「運用」“力”的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物質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四個作用力:“吸引力"與“排斥力"、“衰變”和“滅絕”。
會追求異性伴侶嗎?那就是“吸引力”!
會同仇敵愾抗暴不公嗎?那就是“排斥力”!
會年華老去嗎?那就是“衰變”!
看過車禍慘死輪下嗎?那就是“滅絕”!
能掌握“力”的運用,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的手中!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6「道」與「理」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6「道」與「理」
什麼是“道”?
什麼是“理”?
要弄懂“道理”,就要從“道德”說起,~
那麼,什麼是“道”?
什麼是“德”?
先說什麼是“道”?
“道”:自然環境規律的變化,是謂“道”!
因為自然環境的變化有其必然的規律,故天地有序。
什麼是“德”?
“德”:“遵循”自然的規律,就是“德”!
因遵循自然環境有其必然規律的變化,故順天應人。
現在可以說“道”與“理”了~
什麼是“道”?
如前所述:自然環境規律的變化,是謂“道”!
什麼是“理”?
“理”:以人的立場定義生態的變化,以“立場”訂定“格局”的規格。在天人差異情況下所需解釋的理由,人倫綱常謂“理”!
什麼是“法”?
“法”:人理定義的法理規定,並要求遵循的規格制約,是謂“法”!
從這裡可以看出“人理”無法超越“天道”。
在異次元的環境時空下,“道”的定義:多次元可以定義下次元的規格。
什麼是“以道制法”?
當所處的生態環境被人理壓制時,那就“依道而行”“守德為要”,因為“德”是因遵循自然的規律,所以,就讓狀況繼續下去,只要合於“道”的規律,人為訂定的“法”也要順應天道,“萬法歸宗”!“法理”雖是應人,但是也要順天,運用自然規律的力量,促使不得不的作為!順天應人就是“以道制法”基礎理論,如果不能悟“道”,是不會懂道法自然的力量,在異次元的情況下毛毛蟲是無法訂定蝴蝶的生態規格的!
還要提醒“以道制法”最關鍵的條件,必須要擁有呈堂證供的必要憑證,之後就可以“道法自然”的讓狀況繼續下去吧!
宇宙的基本是“力”,無所不用其極的運用自然規律的力量,促使生態不得不依道而行回歸自然,順天應人就是遵循自然的德行。
這就是道法自然的“以道制法”!
現在,會區分“道德”和“道理”了吧!
讀書不是為了成績應付考試,讀“道德經”之後,你會發現“態度”變“客觀”了,“立場”變小了,但是“格局”增大了,處事變順了。
那是因為你悟道了,否則不是因為你拒絕接受書中所說,就是因為沒有悟道書中所說!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5「格局」與「布局」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5「格局」與「布局」
沒有「格局」就不能「布局」。
布局!就是建構一個適合自己生存管理的生態平台,促使不得不的生存發展趨勢,加以控制;以達有利主宰掌握生態環境。
永遠要超越本身職務三個層級的能力,才能具有面對事情處理的能力,有能力才能駕馭自己生態的發展,才有主控權,有主控權才能布局不得不的生態環境。
當受到挫折打擊,將此挫折轉成學習的動力,學習目標要明確,什麼能力不足就學習什麼能力,用能力撐大格局,用格局擴大縱深,有縱深才能揮灑布局,布局就是架構不得不的生存環境,運用生命鏈的必然;因相生必相扣,促使生命不得不依照主控者布局的生命鏈環扣生存循環,唯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布局掌握生態的循環,成為生態的主宰。
布局要有運用身邊資源發揮極致的格局,個人能力不足時,不要排斥生態環境的能人,高手盡在民間,且不問出身如何,那怕是敵人、對手,都是學習的對象,要有以敵為師的氣度,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能布局生態環境者,就是生態環境的主宰,必定承擔責任,有權必有責,權責不分家。
「權」是力的一種,權和責是制衡存在的。
所以,聽誰的誰負責,每個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責任就是承擔失敗成本。
天賦人權,人權也是一種力,在生態環境中,人可以自主選擇:接受或拒絕。接受道法自然的就順勢而為,拒絕的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承擔選擇後的行為責任。
關鍵是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人擁有再大的「人權」也大不過「天道」,人訂定的是「人理」,自然就是「天道」。 所以,「道法自然」必定依道而行,依道而行才能「以道制法」。
「依道制法」就是運用「道法自然」不得不的「天道」規律發展趨勢,迫使「人理」的順服。
我們不能用各自的立場賦予某人的特權。
人為的特定的權力,會造成人世間自然規律發展的失衡亂象!就像現今的社會:有恐龍法官、殺人議長、肥貓立委、貪汙總統、主張立法承認同性婚姻、毒品除罪化、法律溯及既往……原因無他,人為的“特權”而已。
當權力無法平衡時毀滅也就開始了,所以,防微杜漸是很重要的機制,崩解是很快速的,防範要在崩解之前就有制衡機制,這不是戰術問題,而是戰略的原則問題。
如果領導者還以圍堵的方法治理;就像活在二維空間的毛蟲,無能制定出三維空間控制的秩序,以掌握蝴蝶世界的生態規約。
一個深陷泥淖的人,是無法提著自己的頭髮拔出泥淖的。沒有支點就無能為力,給一個支點,才能撬起世界!這是層級問題。
領導者能力不足,沒有關係,運用組織領導,生態依然活耀,高手盡在民間,只要能夠「公平」就能「公正」,只要能夠「公開」就能「公道」。要解決於道,非解決於人。
運用制衡機制,促使在崩解之前就能制衡,規劃制度自然產生防微杜漸機制,處理世事不難!只是公平、公開而已,若依人不依道,就不能以道制法,更不能道法自然了。
現在這個四維空間的世代,公開檢舉不法,舉證不難,但特權阻礙了人權的自然生態。
立法有權就有責,權責不分家,球員不可兼裁判。立法要有制衡和循環的機制,要有承擔失敗成本的機制,才可道法自然。
執法依證據舉證,開放公開檢舉杜絕特權。
仲裁依據立法標準審核差異,公開公告。
杜絕「特權」開放「人權」以制衡的力量,平衡生態的循環,因「平衡」而「循環」,因「循環」而有生命,組織能新陳代謝,必定要有排泄機制,淘汰毒素與廢物,生命才能生生不息。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4「生命」與「生態」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4「生命」與「生態」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所以,若不能用一句話說清:什麼是生命?那麼充其量也就是個國文老師,只能做個解釋名詞的字典罷了。
“生命就是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無論是動物、植物、萬事、萬物與世事……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只要具有“平衡”與“循環”機制的生態就是生命。
因為能平衡才能循環,能循環才有生命。
個體生命若不能回饋生態環境,不僅個體生命會因不能回饋生態而被淘汰,亦會造成生態環境因失衡而萎縮,個體生命失去依靠。
生態環境會因需要,而保護有貢獻的個體生命,兩者互為循環依存,生態能因「平衡」而「循環」的機制而促使永續生命。
所以,具有平衡機制與循環機制的生態就是生命。
有生命的生態系統必須同時具備「平衡」和「循環」機制的功能。
什麼是「公平」?
促使公平的環境有二:
一、平衡:在主控的環境中使用。
二、制衡:在被控的環境中使用。
什麼是「循環」?
生態環境中的生命迴圈,因息息相生,故環環相扣,環扣相依的生物鏈關係。
公平環境有二:平衡與制衡。
(一)可分割的公平,對等的平衡。
例:兩人公平的分兩張餅;一人一張。
(二)不可分割的對應,相互制衡。
例:兩人公平的分一張餅;分者後選。
例:三方存在的生態制衡機制;
(循環制衡;划拳:剪刀、石頭、布。)
例:瓢蟲攻擊蚜蟲,芽蟲給養螞蟻,螞蟻保護芽蟲,螞蟻攻擊瓢蟲;息息相生環環相扣,環扣相依的生物鏈關係;因為平衡所以能循環,因為循環所以有生命,因此形成生態生命。
個體生命有餘力回饋生態環境的需要,此謂個體生命的價值!因有價值所以能被保護。
生態環境會保護貢獻生態環境所需的個體生命,促使生態環境永續的平衡循環,就是生態環境的生命價值。
價值更勝於價格的重要!
無能貢獻生命價值,才會攀比生命的價格。
攀比誰有錢,是比價格;炫耀生命耗用的價格,顯然是說明了本身沒有價值可以炫耀,只能炫耀本身生命耗用的價格。如此不正是顯示自己的無能?
生命力的強弱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強弱,與生態平衡機制的穩定。當你對你生存的生態有貢獻時,生態的平衡機制會自動的保護你的存在價值,不讓你在生態中遭到淘汰,所以,貢獻生態的價值才是生命的真正意義。
了解“什麼是生命?”之後,再回顧先總統蔣介石先生的雋永名言:「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此時就不難悟出其哲理,而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與目標。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3「觀念」與「立場」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3「觀念」與「立場」
先說一個故事,測試以觀念來判斷格局:
落石與巴士
有一次,一對戀人乘坐一輛巴士進入山區。
他們打算在某處下車。
他們下車後,巴士繼續往前駛。
巴士行駛途中,一塊大石從高處墜下並將巴士壓得粉碎。
所有乘客無一生還。
那對戀人看到這件事後說:「如果我們都在那輛巴士就好了!」
一般人都會說:「還好我們剛好下車了!」
但他們卻說了不同於一般人的話,您認為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說?
先想想再往下找答案
想想!
再想想看!
再努力想想看……
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看看……
你的觀念會表現在你的行為和語言當中。
~~~答案~~~
如果他們都留在車上沒有下車,那輛巴士將會因他們沒有下車而不停車,趕在大石墜下前駛過出事地點!車禍將不會發生!
在我們生活中,多嘗試以不同的角度來正面思考及多找機會去幫助他人,別再不知不覺中一昧自私的為自己活著了。
你答對了嗎?若你答對了,那我眼光真好,有你這個朋友!
若答錯了,恭喜你經由這個故事長了一智。
還記得前面教材中說過的那一句話嗎?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裡!
看到「立場」不同的差異了吧!
觀念就是身邊的無形資源。
這無形資源可以決定你命運的方向。
別再不知不覺中一昧自私的為自己活著了,一些你認為微不足道的行為,正像溫水煮青蛙般的改變你的命運,從你的態度表現可以看出你的觀念,你的觀念正影響著你周遭的人,你的表現會起示範作用,正改變你的生態文化,也正改變你自己的命運。
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2 「立場」與「格局」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2 「立場」與「格局」
生活要會運用身邊的資源,知識就是資源,對求知的態度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之後才能「運用」知識,未經證實的訊息不是知識,那是無法周延「運用」的,徒增問題不穩定的變數,知識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掌握才能靈活「運用」於生活。
“立場”與“格局”寄存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兩者間看似對立,但是可以系統整合的。
先了解“立場”與“格局”再說:立場:宇宙中只有三種立場;我、你、它。 格局:包容~我、你、它三種立場的狀況。
“格局”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具備:「我、你、它三種“立場”,缺少任何一種立場,就沒有“格局”了。」
三種立場;我、你、它的平面圖示:
“我”:以我為中心的圓心。
“你”:媒介的作用,與我和它的接觸點。
“它”:生態圈內置身事外者,與你接觸,與我不接觸的它,生態圈以外的所有其它。
三種立場;我、你、它的立體圖示:

 

 
“我”:滾動的圓球。
“你”:滾動圓球與平台的接觸點。
“它”:圓球與接觸點以外的所有其它。
三種立場;我、你、它的活動圖示:
“我”:滾動的圓球(生態空間的自己)。
“你”:滾動圓球與平台的接觸點。(自己在生態空間不斷的變化接觸點)
“它”:圓球與接觸點以外的所有其它。
小格局的立場:生態平台中存在各自單一的我、你、它的“立場”。
大格局的立場:生態平台中存在各自組織的我們、你們、它們的“立場”。
心態格局的大小,決定生態的大小,生態平台的大小,決定組織的大小。
格局「我、你、它」的動態變化:
畫面說明:河邊的樹上掉落一片樹葉,飄落河面上,順水漂流,逐漸消失遠方。
~請問樹葉是否前進?

進入狀況~格局的思維(包含我你它的立場思考):
樹葉代表「我」。
樹和河面代表「你」(不同時間的「你」),都曾是樹葉的接觸點。
景象的實體代表「它」,整個過程變化。
真實環境活動:
一片長在樹上的樹葉,之後,掉落河面上,順水漂流,逐漸遠離了原來的樹。
有格局的思維,應包容各個立場的客觀態度!不可執著一個立場偏執的看世事。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可運用掌握世事,世事多變,道法自然本就是自然規律變動的過程,懂了天地間的自然道理,依道而行自然“道法自然,神而明之,神而通之。”做起事來就容易多了。道法自然,依道而行。
行道~要有“格局”,而無“立場”,無立場就無我執,無我執就沒有罣礙。
有“格局”就無“立場”;有“立場”就無“格局”。
“自然”因為“客觀”,所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悟道!天地與聖人均以有“格局”無“立場”之勢替天行道而已。


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1宇宙的基本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2觀念篇~01宇宙的基本
“格物致知”!?知(聽過)嗎?懂(知其然)嗎?會(運用)嗎?那我們就來從“ 格物致知”開始!
一切知識要以科學做依據,從自然科學的驗證做知識的依據,由自然科學的物理規格,導引出知識的開發,“物理”~“悟理”悟出人生的道理。
再從〜什麼是宇宙的基本?繼續吧!
宇宙的基本從:體→面→線→點→「力」。
原子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
原子就是帶有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離子。
帶正電荷的原子叫做陽離子。
帶負電荷的原子叫做陰離子。
陰、陽離子由於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
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
原子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電離能的產生,會有一種現象,四種狀況:
一種現象:原子的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由能轉力產生了「力」。
在粒子之間有四個作用力,而這世界上所有的力都可以被歸納成這四個作用力!
你能想到的力 :摩擦力、磁力、萬有引力、原子核衰變等等。都是由這四個基本作用力之一所引起的。
所以,宇宙的基本就是「力」。
由上述所知:
宇宙的基本是「力」,因為原子的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電離能產生了「力」,因為「力」的變化,產生四種狀況的作用力:吸引力與排斥力、衰變和滅絕。
只要運用四種狀況的作用力,就可掌握自然規律的發展方向,驅動控制力的變化。
布局生態,順勢自然,而達到心想事成!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學習知識增加能力,道法自然開創格局,運用智慧就成事成!
推薦「粒子冒險奇境網站」(以關鍵字電腦搜尋),由此可以科學印證「整合管理」的依據,這裡不談怪力亂神,一切以自然科學為立論的依據。

「力」的運用(執行規範)
諾貝爾物理學者楊振寧說: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的極致是神學。
我再接著說:神學的極致是信仰,信仰的極致是觀念,觀念的極致是態度,態度的極致是行為,行為的極致是命運。一人一個性,一個個性一個命,所以命運在自己手上。
所以要依據自然科學道法自然,修身養性:依據《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標準程序漸進修練,必能心想事成。
依道而行,順天應人,道法自然,心想事成;依生態需求,貢獻己力平衡生態,促使生態循環,生命才有價值。
宇宙的基本是「力」,力量主宰著宇宙,運用智慧,布局生態,控制力量,掌握目標,就能主宰命運。管理關鍵是「力」的控制。
人世間的「力」:愛、恨、情、仇、怨、慾、念、信、慧、望、能、權………
所以,只要改變觀念就能掌握命運。
擁有知識就能聰明,運用聰明就有智慧,運用智慧就有能力,運用能力就能改變命運。
學習和態度是多麼重要!
關鍵在接受,不僅是接受而已,而且要恭敬的接受,才會虛心學習。
要感謝有這個困境才有學習的機會,要有感恩的心才會恭敬的接受。
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命運在自己手裡。
要心想事成,就從控制自己開始,改變觀念才能掌握命運!
運用「力」的執行規範:
建立標準;設定規格、訂定流程、追朔責任、發現異常、異常改善、審核確認、再次循環、心想事成。
每一個人的環境不同,需求不同,目標不同,條件不同,資源不同,所以,作法當然也不相同。
如果,一定要達到目標,只有兩種做法:改變自己增加能力,改變環境降低要求。
面對狀況才是勇者,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面對問題時,增加能力就能強大自己,強大自己問題自然變小,能力不足自己就變小了,當你變小問題就變大了,所以,學習知識增加能力,運用智慧轉變能量、控制力量,道法自然心想事成。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1道法自然的印證

整合管理~3.2誠意正心~01道法自然的印證
回顧:整合管理~3.1格物致知~科學依據,之後不難澈悟什麼是「格物、致知」?
格物:自然規律變化的天道規格。
致知:由自然變化的科學依據,悟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知識。
「格物、致知」是儒家重要的思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目是儒家的根本思想。
能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可運用知識,否則只是“知”而不“懂”,不懂就不“會”,不會就無法“運用”於生活。
由“格物致知”說“道法自然”;依據物理的科學驗證,悟出“天道”的自然規律。
從自然科學的基礎~知道「物理」的現象,繼而懂「物理」所以然的變化,才能「悟理」悟出人生的道理!運用科學處理世事。
求知是為了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知識是為了要增加能力,有能力才能處理世事!
物理,悟理!悟出處世的道理。
如果不能體悟“格物致知”的真義,就無法運用知識,延續順天而為“道法自然”的處理世事。
由“格物致知”說“道法自然”,我們來看一下自然科學的總結:宇宙的基本是:體→面→線→點→「力」。
宇宙的基本是「力」,因為原子的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電離能產生了「力」,也因為「作用力」的變化產生四種現象:吸引力、排斥力、衰變、滅絕。
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體→面→線→點→力(包括:力、熱、聲與波動、光、電),「力」是宇宙的基本,宇宙是「能量」與「作用力」的匯集。
宇宙有四種力;強力、電磁力、弱力、重力交互作用,作用力以吸引力、排斥力、衰竭、滅絕四種狀態呈現。
存在宇宙的“暗物質”與“暗能量”。
暗物質與光不發生作用,也不會發光,它的存在,不是靠光是靠引力。
暗物質能起唯一作用的就是引力作用。
暗物質是作用力,能感覺到而看不到。
宇宙物質的總量佔4%左右。
剩下的宇宙成分中,暗物質約佔23%,而暗能量約佔73%。
暗物質的存在形成了自然的規律,充斥宇宙之間的力量與能量。
「整合管理」的關鍵工作就是:儲備處事的「能力」,掌控運用處事的「作用力」。
有能力掌握「力」的運用~就能掌握命運!
布局不得不的環境狀況,促使產生自然規律的「作用力」,再道法自然的運用「作用力」,順勢而為的心想事成!
只要掌握住作用力的四種狀況:“吸引力、排斥力、衰竭、滅絕”,就可以運用力的變化掌握自然發展的規律,布局生態,道法自然,順勢而為,而達到心想事成!
什麼是「誠意、正心」?
上述論點是綜合自然科學的結論,「格物致知」之後就是「誠意正心」,必須要證明論點無誤,如果說的違背自然科學,那麼就不會是「誠意正心」,有修正必要,自然科學是驗證「誠意正心」的標準。
唯有“道法自然”而後才能依自然規律有必然的結果,由必然的結果來驗證是否客觀的執行「誠意正心」。
既然擁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知識,只要客觀的遵從“道法自然”的規律,就會有“誠意正心”的結果,因為“客觀”所以才能包容自然規律,本身就在自然裡,本身擁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知識,依據自然科學行事,當然順其自然而成就,其結果必然是“誠意正心”意念與自然發展一致,這也是最好驗證是否達到“誠意正心”境界的方法。
如果意念與自然發展不一致,原因有二:
․“格物致知”的能力不足 ,有可能是因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運用知識 的智慧不足 ,未能道法自然的順天應人。
未達“誠意正心”的境界時,唯一的解法就是承擔責任、充實能力、擴大格局,切不可以怪力亂神扭曲事實意圖不軌,肯定面對的事實,不說理由,理由無法改變事實的存在。當無法“誠意正心”,所思所為必然不相同就無法運用知識 “道法自然”的解決問題。
「整合管理」是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以達世界大同的境界。
運用道法自然的力量,必須從「格物致知」開始深究,只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後才有能力隨心所欲地運用。
格物致知可以說是八目之本,「大學」中有這麼一段話:「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一個貫通的思想,而且有層次性,想要達到最高的境界,就必須從最底層做起,這就說明了為何格物致知是如此重要~因為它就是自然變化的基本。
以自然科學的說法不論硬體、韌體、軟體,不論看得到的物體或看不到的能力,其間的變化有其一定的規律。
因為,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澈悟由“格物”導引“致知”的變化原因,知其變化原因才能掌握原則,運用自如。
要想透撤“格物” “致知”的變化就不得不從西方科學入門,整合管理的基礎是依據科學為理論。
世道之亂起因於人,以人的立場自訂“法理”凌駕“天道”。人之法理因人而異,各為其利而變,未具“天道”之格局與必然的規律性,故爭權奪利不絕於世。
而整合管理乃依據“道法自然”,運用“以道治法”,布局不得不的生態環境,促使道法自然的達成心想事成的心願。
道法自然依持著自然科學,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的極致是宗教,宗教的極致是信仰,信仰的極致是觀念,觀念的極致是態度,態度的極致是行為,行為的極致是命運,命運在自己的手上。
一言以蔽之:人定義的“人理”以及訂定的“法律、規定”與“天道”自然規律變化的規格吻合,就是“誠意正心”。
說一個“人理”與“天道”的例證:
如果說:「當我們面向北方,明天太陽會從我們右手的東邊升起。」這種說法對嗎?
如果你認為是對的,顯然你已落入了天人之間的誤區,能明確指出錯誤的關鍵嗎?
關鍵在敘述格局時要包含我、你、它三者的立場,否則,如果人在北極圈這個問題就沒有答案,可能是永夜,可能是永日,你的右邊不一定是東方,訂定規格要有格局。人理就是人自以為是的定義,以自己的“立場”去定義,“立場”與“格局”請參閱:整合管理~觀念篇的「立場」與「格局」。其中說:「有立場就沒格局,有格局就沒立場。」所以,以“人的立場”的定義,必然無法涵蓋“道的格局”。
現在能悟道“人理”與“天道”的差異與運用的關鍵因素了嗎?
很多世事是在無明狀況下,一步步的走向淘汰與毀滅,是人就會無明,依持天道驗證人理,“人理”與“天道”吻合那麼就是“誠意正心”,能“誠意正心”當然就料事如神,鬼之所以怕《易經》是因為《易經》具有規律萬物的作用,是宇宙自然與人類社會與人身規範的本源,所以具有化煞、驅邪、制煞、驅鬼、除魔的功能。
只要“道法自然”“依道而行”就是“誠意正心”,在無我的情形下,你就是“道”!
華山論劍!當你就是劍時,就是御劍而行,替天行道。
有沒有“誠意正心”就看有沒有“道法自然”“依道而行”,讓老天評判吧!老天會在下一個狀況中回覆你的答案。不是你說了算,是天說了算!
人定義的“理”與制訂的“法”是無法包容“天道”的,所以,只要能“誠意正心”“依道而行”,促使“人理”不得不隨道而變,掌握“道法自然”,就能“以道治法”。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整合管理~3.1格物致知~02粒子冒險奇境~09我們如何解釋數據?

整合管理~3.1格物致知~02粒子冒險奇境~我們如何解釋數據?
現代偵測器

現代偵測器包含許多不同的小配件,分別測試同一事件中的不同方面。這許多零件組裝起來使物理學家得到最多由事件產生出來,有關粒子的數據。
這是一個典型現代偵測器的概要設計圖。

更多資訊:
追蹤室:
追蹤室偵測器內部充滿了各種彼此分離的感應裝置,所以帶電粒子的軌跡可以被精確地決定。
電磁熱量計:
電磁熱量計這個裝置測量正電子與負電子以及光子的總能。這些粒子在材料中產生大量正負電子對。負電子(或正電子)被原子的電場偏折,使他們放出光子這些光子又產生正負電子對正負電子對又接著輻射出光子。正負電子對的最後數目正比於初始粒子的能量。
強子熱量計:
強子熱量計這個儀器測量強子的總能強子與區域中的密物質互相作用產生大量的帶電粒子留下的帶電粒子其總能即可被測量。
介子室:
介子室只有介子與微中子跑得很遠。我們可偵測到介子,而交互作用力很小的微中子卻逃掉了,但是微中子可藉由消失的能量確定其存在性。
磁鐵:
磁鐵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行進方向會彎曲彎曲的半徑及方向可以告訴我們帶電粒子的動量及電荷正負性。
典型的偵測器組成成分
偵測器分為許多部分的原因是,每一個部分負責試驗粒子性質的某一特性。 將這些零件組裝後,粒子將會連續通過這些裝置。 當粒子以我們可以測得的方式與偵測器交互作用,或者是衰變為可偵測的粒子,我們就可以確定他的存在。
各種粒子與偵測器不同零件的交互作用:

☆ 因為微中子很少與物質作用,所以此圖不包含微中子。我們只能由缺少的物質或能量來偵測之。
☆ π介子是帶電的介子。
注意事項:
․用追蹤室和電磁熱量計可以偵測帶電粒子,如 電子和 質子。
在追蹤室中我們無法偵測中性粒子,像中子和光子。只有當他們與偵測器作用時,我們才能察覺他們的存在。藉由電磁熱量計可以偵測光子,而中子可由其在強子熱量計的能量觀測到。
每一種粒子在偵測器中皆有其特殊行為。舉例來說,如果物理學家 只有 在電磁熱量計中,才偵測到某個粒子,那他一定是偵測到光子。

當一個粒子與其反粒子垂直螢幕頭對頭正面碰撞時,會產生正負電子對。
請問哪一個守恆律明顯被破壞了?

電荷?
輕子的數量?
動量?
能量?
答案:

動量守恆律明顯地被破壞了,但是這反應中還有看不到的微中子。
測量電荷和動量
偵測器的一個主要功能是測量粒子的電荷及動量。為達此目的,偵測器內部,尤其是追蹤裝置,都處於強磁場當中。因為帶正負電的粒子在相同磁場中的彎曲方向相反,所以由粒子路徑就可輕易讀出其帶電性為何。
動量大的粒子在磁場中的行進時間較短或者是慣性比動量小的粒子, 所以在磁場中行進方向較不易彎曲。藉此特性我們可以算出粒子的動量。

問題: 在磁場中,中性粒子的路徑會往哪個方向彎曲?
答案:
會走直線,中性粒子不會離開軌道,只有藉由他們的衰變粒子偵測他們,或者是由缺少的動量和能量發現其存在。
偵測器截面
為了使你瞭解粒子穿越偵測器的路徑為何,這裡有一張由發出碰撞粒子束的管子看下去的偵測器截面圖。注意可偵測到各種粒子的不同位置。

物理學家可根據粒子在偵測器中的出現位置算出粒子的類型。
待測粒子的軌跡

下面6個事件圖是從現代偵測器得來的,每一種都展示一些Z粒子可能發生的衰變(Z粒子衰變的時間太短,不易被觀察到。)試著辨別留下這些軌跡的粒子為何。如果你需要協助的話,回到偵測器組成成分,或者是回到偵測器截面。

1.
 
答案:e-, e+
2.
 
答案:介子+,介子-
Z粒子也會衰變成某些粒子,這些粒子再衰變成目前所看到,在這裡留下軌跡的粒子。第二個和最後的粒子是什麼呢?
3.
 

答案:
舉一個例子:
Z --> 一個τ+和τ--. 

然後,τ+ --> 一個介子+和微中子
τ- --> 一個重子和微中子,

或具相反符號。
4.
 

答案:
相同地, Z --> 一個τ+和τ-

然後,τ+ --> 一個介子+和微中子

τ- --> 一個重子和微中子,或具相反符號。
5.
 

答案:
Z粒子變成一個夸克及其反夸克在強作用力場的能量產生更多的夸克-反夸克對然後形成強子。
強場如何產生夸克?
請參閱:是什麼使它結合在一起?----夸克的限制
6.
 


答案:
如同在第五項所發生的除了具輻射性的膠子所引起第三群粒子
數據的電腦重建

在碰撞事件中,偵測器記錄了數以百萬計的點數據。因此,需要使用電腦來讀這些數據,計算出最有可能的粒子路徑及衰變,還有與預期行為相異的地方。
這是質子與反質子碰撞事件的電腦重建圖,此事件產生了電子正子對以及其他許多粒子。這特殊事件,以及其他類似事件,證明了Z玻色子的存在,而Z玻色子是產生頂夸克的碰撞事件所需的仲介粒子。
透過類似這樣的事件分析,物理學家已經找到標準模型I的證據。
夸克/膠子 事件
在這些圖中,垂直螢幕的正子電子束相遇,然後湮滅。產生的夸克與反夸克結合後產生介子與重子,他們的軌跡如下。
介子與重子:
請參閱: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強子, 重子, 和介子 

在左邊,由一個夸克,它的反夸克,和一個膠子創始的三簇軌跡證明了膠子的存在。在右邊,兩簇緊接的粒子軌跡是由一個夸克和它的反夸克開創的。
結語
現在你已經看過用來檢查支持標準模型的實驗證據的技巧。
總而言之,物理學家用加速器探究粒子的構造。偵測器收集數據,然後由電腦分析數據,最後再交給人分析。



整合管理~3.1格物致知~02粒子冒險奇境~08我們如何用微小的粒子做實驗?

整合管理~3.1格物致知~02粒子冒險奇境~我們如何用微小的粒子做實驗?
加速器
加速器為物理學家解決了兩個難題。

第一,因為所有粒子的行為就像波一樣,所以物理學家利用加速器來增加粒子的動量,減少它的波長,使他可以穿進原子內部。
第二,快速粒子的能量可用來產生物理學家想要探究的重粒子。
加速器如何運作?
基本上,一個加速器取得一個粒子,利用電磁場加速它,然後把它轟向一個靶或者是其他粒子。在碰撞點附近有設許多偵測器,以便記錄這個事件。
問題:現在離你最近的粒子加速器是什麼?
[ 答案 ]
在你眼前的電腦螢幕!
(舊型)

物理學家如何取得想要研究的粒子?
如何得到用來加速的粒子?
電子: 加熱金屬,使電子溢出。電視,就像陰極射線管,就是利用這種機制。
質子: 可輕易地由游離氫而得到。
反粒子: 為了得到反粒子,首先要有高能粒子撞擊靶。然後,經由虛光子或膠子產生粒子反粒子對。最後用磁場分離它們。
加速粒子
要得到粒子相當簡單。物理學家加熱金屬得到電子,或除去氫的電子得到質子……
藉由強大的電場來吸引或者是排斥粒子,加速器使帶電粒子加速。然後將電場移到加速器下方,使粒子跟著移動。

在線性加速器中,電場是由移動的電磁波產生。 當電磁波擊中一簇電子,在後面的粒子受力最大,而在前面的受力較小。於是,這些趕在電磁波前面的粒子就好像一陣波浪一樣。
下一頁用易於瞭解的動畫來展示這個過程。
加速粒子的動畫

上圖是以下觀念的動畫展示:

加速粒子的動畫如圖例
加速器的設計
設計加速器有幾種不同方法,每一種都各有長短。這裡有一張主要加速器設計選項的速覽表。
加速器可以分成兩種碰撞方式:
․固定靶:把粒子射向固定靶。

․粒子束互撞: 兩束粒子互相衝擊。

加速器有兩種形狀:
․直線加速器(Linacs): 線性加速器,粒子由某端進去再由另一端出來。

․同步加速器(Synchrotrons): 做成圓形的加速器,粒子在裡面一直轉圈圈。
粒子撞擊定靶實驗
在粒子撞擊定靶實驗中,一個帶電粒子如電子或質子被電場加速後,撞擊一個固定靶(此靶可能是固體、液體,或者是氣體。)偵測器可由產生的粒子算出電量、動量、質量……諸如此類。
拉塞福金箔實驗( Rutherford's gold foil experiment)就是一個例子。

在此實驗中,輻射源提供高能的α粒子,使之撞擊固定的金箔靶。而偵測器是鍍上一層硫化鋅的屏幕。
粒子束互撞實驗
在粒子束碰撞實驗中,兩束高能粒子互相穿越、碰撞。
這樣安排的好處就是兩束粒子都具有很大的動能,所以當他們發生碰撞時,產生的粒子就很有可能比粒子撞擊定靶實驗所產生的粒子重。(以同樣的能量而言) 因為我們使粒子具有很大的動量,所以這些粒子的波長很短,而且可以作為很好的探子。(可偵測原子內部構造)
線性或者是圓形加速器
所有的加速器不是直線就是圓形,兩者的差別是:在直線加速器中,粒子就好像從槍中射出的子彈;在圓形加速器中,粒子快速轉圈圈,而且每轉一圈就會受到一些推力。兩種都是藉著電場波(an electric-field wave)加速粒子。
在粒子撞擊固靶實驗會使用直線加速器(linacs)。它可使粒子進入圓形加速器,或者是直線撞擊。

粒子撞擊固定的靶:

把粒子射入圓形加速器:

使粒子束直線互撞:

圓形加速器 (synchrotron)可用來提供粒子束互撞實驗所需的粒子束,或者是可將粒子束抽出圓形軌道,用來進行粒子撞擊定靶實驗。

粒子束互撞:
將粒子束抽出使之撞擊固靶:

在圓形加速器中有強大的磁鐵迫使粒子轉彎,所以粒子一直轉圈圈,無法脫離加速器。
在加速器中的磁鐵如何使粒子轉圈圈呢?
什麼使粒子轉圈圈?

為了使任何物體轉圈圈,必須要有一朝向圓心的定力(向心力)。在圓形加速器中,電場使帶電粒子加速,而大磁鐵提供向心力,使粒子轉圈圈。(左圖中,白色箭頭代表粒子速度,黃色箭頭代表磁場所提供的向心力。)
磁場的存在並不會增加或減少粒子的能量,只會使粒子路徑順著加速器的弧度。磁場也可用來指引帶電粒子束朝向靶和集中粒子束 ,就像光學透鏡聚光一樣。
問題:如果磁場使電子轉順時針方向 ,那磁場會使正子(正電子)走哪個方向呢?
 
[ 答案 ]
逆時針方向!同樣的磁場使正電子反向繞成同樣的圓。
加速器設計的優劣
圓形加速器優於線性加速器的地方在於粒子在圓形加速器(synchrotron)中繞行很多次,每繞行一圈就獲得一些能量。

因此,圓形加速器可以不需要很長的長度,就能提供具有非常高能量的粒子。甚至,粒子繞行很多次表示在粒子束相交的地方,粒子有很多機會發生碰撞。
另一方面,因為線性加速器不需要很大的磁鐵來使粒子繞圈圈,所以線性加速器製造方式比圓形加速器容易多了。而且為了使粒子獲得足夠高的能量,圓形加速器也需要很大的半徑,製造費用相對而言也比較高。
另一件物理學家需要顧慮的事是,當一個帶電粒子被加速,它會輻射出能量。在高能的狀態下,圓形加速器的能量散失比線性加速器大。

除此之外,加速質量輕的電子能量散失的情形比質量重的質子嚴重,因此電子和反電子(正子)只能夠在線性加速器或具有大半徑的圓形加速器內獲得高能量。
問題 : 一個物體能在保有相同速率的情況下加速嗎?
[ 答案 ]
可以,速率是每單位時間行走距離的絕對變化量,但是速度包含速率和方向,而加速度是每單位時間速度的變化量。因此,在圓形軌道中運動的粒子維持同樣的速率卻一直改變方向,速度改變,有受到加速作用。
主要的加速器
在此,我們邀請你一起探索世界主要加速器的基礎計畫,讓你真正瞭解加速器設計的相異處。

SLAC (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 史丹福線性加速器中心:位於加州,曾發現神奇的夸克 (also discovered at Brookhaven)和輕粒子τ ,目前正在用加速器產生大量的B介子。
Fermilab(Fermi National Laboratory Accelerator)費米國家實驗室加速器:位於伊利諾州,曾發現底夸克、上夸克和微中子。
CERN(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位於瑞士與法國的交接處,曾發現W和Z粒子。
BNL(Brookhaven National Lab)布魯克哈芬國家實驗室:位於紐約,與SLAC同時發現夸克。
CESR(Cornell Electron-Positron Storage Ring)康乃爾電子-正子儲存環:位於紐約,CESR 專門研究底夸克。
DESY( Deutsches Elektronen-Synchrotron) 德意志同步加速器:位於德國,曾發現膠子。
KEK( High Energy Accelerator Research Organization)高能加速器研究組織:位於日本,目前正 在用加速器產生大量的B介子。
IHEP( Institute for High-Energy Physics)高能物理學會:位於中國人民共和國,專門研究τ輕子和夸克。
事件
加速器給粒子足夠能量後,粒子不是用來撞擊靶就是彼此互撞。每一個碰撞都稱為事件。物理學家希望能分離每一個事件,從中收集數據,觀察事件中的粒子是否遵守他們想驗證的理論。

因為碰撞後會產生很多粒子,所以每個事件都是非常複雜的。大部分的粒子壽命非常短,以致於在衰變為其他粒子前只走了非常短的距離,並沒有留下任何可供偵測的軌跡。
如果物理學家從來沒有紀錄過幾種重要的粒子的存在,他們要如何判斷發生什麼事呢?
偵測器
就像拉塞福用硫化鋅測試看不見的α粒子的存在,且利用這個知識決定α粒子的路徑,現代物理學家必須觀察粒子的衰變產物,從中推論粒子的存在。
為了尋找各式各樣的粒子和衰變產物,物理學家已經設計了具備多種測試功能的偵測器,可以同時測試事件的不同面。現代偵測器的每一個零件都用來測量粒子的能量和動量和,或者是,區別不同的粒子種類。當所有零件一起偵測一個事件,我們可以從許多粒子中選出特別的粒子群來分析。
從這些事件,電腦收集並解釋這些從偵測器得來的大量數據,提供物理學家其推論的結果。
偵測器的形狀
物理學家對粒子碰撞中和碰撞後發生的事件感到非常的好奇。因此,他們把偵測器放在特定地方,那兒將有多如陣雨般的粒子尾隨事件而來。根據所要分析的碰撞形式,偵測器有不同的製造方式。
粒子撞擊固定的靶:

由粒子撞擊定靶實驗產生的粒子通常往前飛,所以偵測器做成圓錐狀並且擺在順位(如上圖)
粒子束互撞:

在粒子束互撞的實驗中,粒子往各方向發射,所以偵測器做成球狀,或者更普遍地做成圓住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