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整合管理~3.6平天下~鬼穀子~10謀篇第十

整合管理~3.6平天下~鬼穀子~10謀篇第十
(謀,謀略。《謀篇》主要透露如何講究謀略,出謀劃策。)
【原文】
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
【譯文】
凡是謀劃策略,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即首先要追尋所面臨問題的起因,進而探求事物發展的過程和現狀。掌握了這些,才可以制定三種策略。所謂三種策略,就是上策、中策、下策。將這三種策略互相參驗,互補互取,就能謀劃出良策奇謀來。
【原文】
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從。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譯文】
奇妙的謀略順從事理,沒有阻塞,可以辦好各種事情。從古如此,都必須遵循。鄭國人進山采玉的時候,一定要駕著司南車,那是為了不迷失方向;那麼,度測別人的才能、衡量別人的能力、揣摩別人的真情,也就是因事立計的指南車。
【原文】
故同情而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異同之分,其類一也。
【譯文】
凡是思想欲望相同而互相親近的人,是因為雙方都能獲得成效;思想欲望相同而互相疏遠的人,是因為只有一方獲得成效;凡是同時被人憎惡而互相親近的人,是因為他們都受到損害;同時被人憎惡而互相疏遠的人,是因為只有一方受到損害;所以,相互有利就親近,相互損害就疏遠,這是經常發生的事,也是考察人們關係親、疏、遠、近的一種根本方法。
【原文】
故牆壞於其隙,木毀於其節,斯蓋其分也。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儀,儀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於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數也。
【譯文】
牆體崩壞都是從縫隙開始的,樹木從有節疤的地方折斷,縫隙與節疤,便是牆和樹木的分界之處。新情況新問題是舊事物發展變化而來的,為了解決新情況新問題才產生了謀略,由謀略再產生出實施計畫,實施計畫一定要經過討論議論,商討議論必定產生遊説的言辭;遊説是為了進取;有進取,就有退卻;退卻,就要有節制。因而要使用近退有節、迴旋有餘的辦法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因此,任何事情的處理方式都是這樣,任何計謀的產生程式都是如此。
【原文】
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于數,明於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譯文】
品德高貴的人輕視財物,不可以用利益去誘惑他,但可以讓他為我們提供經費;勇敢的人不怕危難,不可能用禍患嚇住他,倒可以讓他擔當危險的責任;智識之士通達事理,不可以用欺騙的手段對待他,可向他講明道理,使他建功立業—這是可以利用的三種人才。
【原文】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譯文】
愚蠢的人容易蒙蔽,不成才的懦弱者容易被嚇住,貪婪的人容易被誘惑,應該因人因事而使用不同手段。
【原文】
故為強者,積於弱也;為直者,積于曲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行也。
【譯文】
強大,是從弱小開始而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筆直通行,是從彎曲開始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有餘,是從不足開始而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這就是運用計謀權術的結果。
【原文】
故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譯文】
如果對方表面上與我們親善而內心卻相當疏遠,就應該設法去改變他的內心;如果對方內心贊同我們而表面上裝作冷淡,就要通過遊説改變他的表面態度。 要順著對方的疑慮來消除它;順著對方所瞭解的情況來證實它;順著對方的言論來總結出實施要點;順著對方的形勢來成就它;根據對方所厭惡的東西,為他謀劃出對付的辦法;根據對方所擔心的東西,為他設法排除;
要琢磨透對方的心意去恐嚇他,用高超的議論激勵對方使他行動起來,對方不理解時,要微妙地引用先例和事實來驗證,讓他外表與內心相符從而接受我們的計謀。如果以上辦法還不能使其覺悟,就隔絕他的視聽,閉塞他的耳目,打亂他的思維,迷惑他的理智,進而使其接受我們的意見,這就是所謂的計謀。
【原文】
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譯文】
在商定和使用謀略時,公開商討,不如私下密謀;私下密謀,不如結成盟黨;結成了鞏固的聯盟,別人就無隙可乘了。正常的謀略,不如出人意料的奇特的謀略,奇計使對方無法預測,像流水一樣無法阻擋。
【原文】
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譯文】
所以,游説君主,一定要跟他講奇特的謀略;游説大臣,一定要跟他講私人的利害。自身處於親近的地位,但說話不貼心,便會被疏遠;自身處於疏遠地位,但說話太重,深入內情,就會招來危險。
【原文】
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故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
【譯文】
不要把別人不情願的事強加給他;也不要把別人無法瞭解的事勉強教導他。別人有什麼愛好,要學習仿效;別人有什麽厭惡,要避開為他隱諱。這叫做暗中揣摩別人的內心而行動,從而取得他公開的贊同與合作。將要除掉某人,先要放縱他;放縱他正是為了趁機制服他。
【原文】
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
【譯文】
要貌似中正平和不隨便表示喜悅和厭惡,這樣別人就敢把真心交給你,把自己託付給你。能夠瞭解、掌握的人,才可以使用他;不可以瞭解、掌握的人,是智謀之士所不使用的人。
【原文】
故曰:事貴制人,而不貴制於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
【譯文】
所以說,辦事以能控制別人為貴,而不以被別人控制為貴。所謂控制別人,就是要自己掌握權柄;所謂被別人控制,就是被別人掌握命運,供人驅使。
【原文】
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 【譯文】
所以,聖人的謀略隱蔽,不露聲色;愚人的謀略公開,大肆張揚。跟聰明的人辦事容易,跟不聰明的人辦事困難。由此看來,面臨滅亡者是不能使其生存的,面臨危險者是不能使其安定的。聖智之人做事表面上看好似沒什麼道道,實際上早已使足了智謀。智謀要用在普通人所看不到和不能理解的地方。
【原文】
既用,見可,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聖人之制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之義,則可與語。由能得此,則可以榖遠近之誘。
【譯文】
運用智謀時,看到可以成功,就選擇一些事自己去做;看到不能成功,就選取一些事讓別人去做。所以說智聖之人都是暗用手段。常言道:“天地變化運轉,表現在高深;聖人制定謀略,表現在隱秘。”不在於表面講忠、信、仁、義,只要內心中正就可以了。能夠明白這種道理的人,就可以跟他討論謀略。能夠掌握這種道理的人,就可以與他商討處理一切遠近事物。
【結論】
(本篇討論謀略,可分四層:
第一層講為別人謀劃事情要確立標準。
第二層講謀略要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從微小處入手,積累漸進。
第三層講遊說與謀略必須注意人際關係,因順對方,注意隱秘奇巧。
第四層講遊說與謀略必須適應對方的情況,不露聲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