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整合管理~3.6平天下~道德經~老子道德經04上篇道經(31-37章)

整合管理~3.6平天下~道德經~老子道德經04上篇道經(31-37章)
老子·第三十一章〜偃武第三十一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 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 禮處之。
釋義:
兵是不吉利的東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萬不得已而用之,也是以恬淡之心,適可而止,打勝了也不當成美事。以打勝仗為美事的人,就是以殺人為樂。以殺人為樂的人,是絕不可能得志於天下的。所謂兵,是不吉利的東西,萬物都厭惡,得道的人不用它。君子平時以左方為貴,戰時以右方為貴,因為左方表示吉祥,右方代表凶喪。偏將軍在左邊,上將軍在右邊,就是以凶喪來看待戰事。殺人多了,就揮淚哀悼;打了勝仗,也像辦喪事一樣。
老子·第三十二章〜聖德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釋義:
道,通常不顯露其名份。存在的本原即道的本體,雖然精渺微小,天下卻沒有什麼能支配他。王侯若能持守他,萬物會自動歸順。天地相和,降下甘露,無人分配,自然均勻。宇宙一開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該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時止步,就可以平安無患了。道,引導天下萬民歸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導諸水流向大海。
老子·第三十三章〜辯德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釋義:
能識透別人,算有智慧;能識透自己,才有光明。能戰勝別人,算有力量;能戰勝自己,才是真強。知足的人富有。攻克己身、順道而行的人有志氣。持守本相、不失不離的人可以長久。肉身雖死、生命活著的人才叫長生。
老子·第三十四章〜任成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釋義:
大道瀰漫,無所不在,周流左右。萬物都是籍著他生的,他不自誇自詡。大功都是由他而來的,他不彰明昭著。他愛撫滋養萬物,卻不以主宰自居,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樣子。當萬物都依附歸向他時,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這樣,他的名份可就大了。由於他從始至終不自以為大,這就成就了他的偉大。
老子·第三十五章〜仁德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釋義:
秉持大道之象者,普天下都前往歸向他。普天下都歸向他,也不會互相妨害,反而得享安息、平安、太平。人間的美樂佳宴,使匆匆過客們沉溺不前。大道出口成為話語,平淡無味,看起來不起眼,聽起來不入耳,用起來卻受益無窮。
老子·第三十六章〜微明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釋義:
要收斂的,必先張馳一下。要削弱的,必先加強一下。要廢棄的,必先興起一會兒。要奪取的,必先讓與一點兒。這是微妙的亮光。柔弱的勝於剛強的。魚不能離開水(而上岸),國家的主權和勢能也無法(離開道)向人展示清楚。
老子·第三十七章〜為政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釋義:
道,通常看起來無所作為的樣子,實際上沒有一件事物不是他成就的。王侯若能持守他,就一任萬物自己變化。變化中有私慾發作,我便用那無以名狀的本原來鎮住。在這個無以名狀的本原里,慾望將斷絕。慾望斷絕,人心平靜了,天下自然便安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