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整合管理~3.6平天下~道德經~老子道德經06下篇德經(51-60章)

整合管理~3.6平天下~道德經~老子道德經06下篇德經(51-60章)
老子·第五十一章〜養德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釋義:
萬物都是由道所生,又有恩德去蓄養,化育為物形,得勢而成長。所以萬物沒有不敬畏大道、不珍惜恩德的。大道的可敬和恩德的可貴,在於他不是情動一時、令出一時,乃是自然而然、永恆如此。所以說,道生出萬物,又以恩德去蓄養,使它們成長發育,給它們平安穩定,對它們撫愛保護。然而他這樣創造養育卻不強行占有,他這樣無所不為卻不自恃己功,他是萬物之主卻不任意宰制,這可真是深不可測的恩德啊!
老子·第五十二章〜歸元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釋義:
世界有一個開始,那開始的,就是世界的母親。既曉得有一位母親,就知道我們是兒子。既知道我們是兒子,就應當回歸守候母親。若能這樣,縱然身體消失,依舊安然無恙。塞住通達的感官,關閉認識的門戶,你就終身不會有勞苦愁煩。敞開你的通達感官,極盡你的聰明能事,你便終生不能得救了。能見著精微才叫明亮,能持守柔順才叫強壯。藉著大道灑下的光亮,復歸其光明之中,就不會留下身後的禍殃了。這就是承襲永恆、得著永生的意思。
老子·第五十三章〜益證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夸。非道也哉!
釋義:
這使我對大道確信不疑,行於其中,唯恐偏失。大道非常平安,世人卻偏行險路。朝廷已很污穢,田園已很荒蕪,糧倉已很空虛,卻穿著華美的服飾,佩戴鋒利的刀劍,吃膩佳肴美味,囤積金銀財寶,這不就是強盜頭子嗎?這個背離大道的世代啊!
老子·第五十四章〜修觀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釋義:
完善的建造者,其建造的不能拔除。完善的保守者,其保守的不會失落。應當祭祀敬拜這完善者,子子孫孫永不停息。一個人若這樣,他身上的恩德必真實無偽。一家若這樣,這一家的恩德必充實有餘。一鄉若這樣,這一鄉的恩德必深遠流長。一國若這樣,這一國的恩德必豐滿興隆。若以此教化 天下,其恩德必普行於天下。所以,將上面的道理用於一身,則知一身;用於一家,則知一家;用於一鄉,則知一鄉;用於一國,則知一國;用於天下,則知天下。我從何知曉天下之事呢?就是從這裡。
老子·第五十五章〜玄符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玃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釋義:
含容道德深厚的人,得到道的呵護,與嬰兒得到母親的呵護一樣。對於嬰兒,有毒之蟲類不來蜇害,兇猛的野獸不來撲捉,善抓善捕的鷹鳥不來攻擊。他們筋骨柔弱卻能把東西牢固地握住,不知道兩性交合但是生殖器官卻能自然興奮起來,因為他們精氣純正。他們整天哭號卻不會嗓音沙啞,因為他們與自然的呼吸一樣和諧。
知曉自然的和諧之氣,也就理解了永恆不變之道。人們知道了永恆不變之道,就有可能達到明察的境界。但是,人們卻想要增加自己的生機,認為這是可以達到長生目的的;然後,人們又根據自己的心愿而役使精氣,認為這樣可以變得更強大。
看起來,從嬰兒到成人,似乎是越來越強大了,但是,萬事萬物都是一旦強壯了就開始衰老了,追求強壯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會提前導致死亡。也就是說,失去了自然之道而追求強壯,反而會加速死亡,不如復歸於嬰兒。
老子·第五十六章〜玄德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釋義:
真正了解大道的人不去多加解說,一定要把大道解說清楚的人不是真正知道大道的人。因為大道是無法用語言文字解說清楚的。堵塞自己的口耳,關閉自己的眼鼻,不去受道聽途說的干擾;解除自己的稜角,排除紛雜的頭緒,讓自己的心靈與自然之光相和諧,與大地塵土同在,也就是說物我合一而不強調自我的存在,這可以叫做與玄妙的的天道同一。能夠與天道同一,那麼,也就不必再求親近,不必在乎疏遠;談不上對自己是否有利,也談不上對自己是否有害;不必把什麼看作是尊貴的,也不必把什麼看作是卑賤的,這樣才能成為天下真正最為尊貴的。
老子·第五十七章〜淳風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釋義:
治理國家要用正道,用兵打仗要用奇變,治理天下要不有意做什麼事。也就是要掌握正變與無為之道。我什麼知道應該如此呢?根據我今日所見的情況。現在的天下充滿著忌諱,有太多的教條,但是百姓卻更加貧窮;百姓有太多的權謀計較,國家政治卻更加昏暗;人們有太多的技能智巧,離奇古怪的東西卻越來越多;法律命令越來越清楚,盜賊卻照樣非常眾多。所以,聖人說:我不憑個人私心去做事,但百姓能自然生化;我喜歡清靜虛靈,但百姓能自然按正道而行;我不有意去做事,但百姓能自然富裕起來,我沒有個人慾望,但百姓能自然保持其質樸的本性。
老子·第五十八章〜順化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釋義:
天下的政治好像不清楚,但是百姓能風俗淳樸;天下的政治好像明明白白,但是百姓卻有太多的缺憾和疏懶。災禍是福氣產生的根源,福氣是災禍藏伏的處所。這樣禍福相互交替,有誰知道何時是極限呢?天子沒有按正道去做,天下走正道的人也會變為追求奇變的人,善良的人也能變為妖孽。人們處在迷惑之中,時間本來就已經很久了。因此,聖人保持自我的方正,卻不按唯一的標準去要求眾人;保持自我的清廉寡慾,卻不割裂傷害眾人;保持自我的率直,卻不隨意做事;保持自我的明察,卻不炫耀自我。
老子·第五十九章〜守道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釋義:
君王治理百姓、運用天道,沒有比節制收斂更好的。所謂機制收斂,這就是說要早些按天道做事。早按天道做事,就是要不斷積蓄道德;不斷積蓄道德,就無所不勝;無所不勝,就沒有人知曉道德的極限;沒人知曉道德的極限,就可以擁有國家社稷。能夠擁有了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大道,就可以使國家更加長久,這叫做根深蒂固,是保持生命長久、保持明察的總原則。
老子·第六十章〜居位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釋義:
治理大國,卻像烹製小魚一樣,不須去腸去鱗等加工,只要直接烹製就可以了。這就是說要用無為的大道來作為治國的方法。根據大道來管理天下大事,鬼神也安於其所在,而不出來擾亂人世。其實不是鬼神不出來擾亂,而是即使出來也不傷人。不是鬼神出來之後不傷人,而是聖人在治理天下的時候也從不傷害人。神鬼和聖人都不相互傷害,所以,道德也就在聖人這裡得到了結合與歸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