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整合管理~3.6平天下~道德經~老子道德經00提要

整合管理~3.6平天下~道德經~老子道德經00提要
《老子河上公注》介紹:
《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或稱《老子河上公注》)相傳為河上丈人,或河上公所作。
河上公何許人也?史無所稽,現今研究主要根據葛玄的老子道德經序,但所述神話成份居多。一般學者研究認為,河上公應為東漢時隱士。
歷代注解道德經者多不勝數,而傳世最早與最完整者,當屬河上公章句,而唐後老學盛行,所傳誦注本除王弼注老最為盛行之外,當屬河上公章句。
河上公章句中保留許多的漢代思想,以及以養生、治世之觀點註解老子,在道教中更有相當崇高之地位。
葛玄老子道德經序如此記載:
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漢孝文皇帝時,結草爲庵于河之濱,常讀老子道德經。文帝好老子之言,詔命諸王公大臣州牧二千石朝直衆官,皆令誦之,有所不解數句,天下莫能通者。
聞侍郎裴楷説河上公誦老子,乃遣詔使,齎所不了義問之。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遥問也。」文帝即駕從詣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子雖有道,猶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足使人富貴貧賤。」
須臾,河上公即拊掌坐躍,冉冉在虚空之中,如雲之升,去地百餘丈而止於玄虚。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余富貴貧賤乎?」
帝乃悟之,知是神人,方下輦稽首禮謝曰:「朕以不德,忝統先業,才不任大,憂於不堪,雖治世事而心敬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蒙道君弘愍,有以教之,則幽夕睹太陽之曜光。」
河上公即授《素書老子道德經章句》二卷,謂帝曰:「敦研此則所疑自解,余注是經以來千七百餘年,凡傳三人,連子四矣,勿示非其人。」文帝跪受經,言畢,失公所在。
論者以爲,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盡通其義,而精思遐感,上徹太上,道君遣神人,特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純信,故示神變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時人因號曰河上公焉。
據葛玄序,河上公這個人的真實姓名不得而知,因為漢孝文皇帝時在河邊搭蓋草屋,經常讀老子道德經,因此稱其為河上公。
文帝非常喜愛老子思想,曾找來文武百官一起讀經,但有些疑惑不解,裴楷於是推薦河上公,文帝請人前去詢問,結果被回以「道尊德貴,非可遥問也」,意思是說必需由文帝親自拜訪才夠誠意。
文帝只好親自向河上公問道,見面就引用道德經「域中有四大」說:你雖是有道之人,畢竟還是我的子民。………你難道不知道我可以讓你大富大貴?河上公聽完,俯掌而坐,騰空而起,直上百餘丈高的天空,過一會兒從上往下回說:「今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余富貴貧賤乎?」於是文帝才知河上公是神人,不是凡人,便向河上公跪拜求道。
河上公因此傳授了《素書老子道德經章句》二卷給文帝,並說,注經一千七百餘年來只傳授給三人,文帝是第四人。文帝跪拜收下之後,河上公就消失無蹤。 這樣的描述雖過於神話,但或許也有些真實的成份。個人推想:河上公應該是當時的隱士,在漢文帝問道之後,隨即消聲匿跡,這應是修道之人為免世俗及有名之累的合理行逕,也可避免帝王回宮之後感覺求道過程受辱,反悔而密遣殺手加害。另一方面,也可能文帝在求道得經書之後,刻意將其過程誇大成一段神話,以強化皇帝的道統地位。
《道德經》介紹: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上篇道經:
老子·第一章〜體道第一
老子·第二章〜養身第二
老子·第三章〜安民第三
老子·第四章〜無源第四
老子·第五章〜虛用第五
老子·第六章〜成象第六
老子·第七章〜韜光第七
老子·第八章〜易性第八
老子·第九章〜運夷第九
老子·第十章〜能為第十
老子·第十一章〜無用第十一
老子·第十二章〜檢欲第十二
老子·第十三章〜厭恥第十三
老子·第十四章〜贊玄第十四
老子·第十五章〜顯德第十五
老子·第十六章〜歸根第十六
老子·第十七章〜淳風第十七
老子·第十八章〜俗薄第十八
老子·第十九章〜還淳第十九
老子·第二十章〜異俗第二十
老子·第二十一章〜虛心第二十一
老子·第二十二章〜益謙第二十二
老子·第二十三章〜虛無第二十三
老子·第二十四章〜苦恩第二十四
老子·第二十五章〜象元第二十五
老子·第二十六章〜重德第二十六
老子·第二十七章〜巧用第二十七
老子·第二十八章〜反朴第二十八
老子·第二十九章〜無為第二十九
老子·第三十章〜儉武第三十
老子·第三十一章〜偃武第三十一
老子·第三十二章〜聖德第三十二
老子·第三十三章〜辯德第三十三
老子·第三十四章〜任成第三十四
老子·第三十五章〜仁德第三十五
老子·第三十六章〜微明第三十六
老子·第三十七章〜為政第三十七
下篇德經
老子·第三十八章〜論德第三十八
老子·第三十九章〜法本第三十九
老子·第四十章〜去用第四十
老子·第四十一章〜同異第四十一
老子·第四十二章〜道化第四十二
老子·第四十三章〜偏用第四十三
老子·第四十四章〜立戒第四十四
老子·第四十五章〜洪德第四十五
老子·第四十六章〜儉慾第四十六
老子·第四十七章〜鑒遠第四十七
老子·第四十八章〜忘知第四十八
老子·第四十九章〜任德四十九
老子·第五十章〜貴生第五十
老子·第五十一章〜養德第五十一
老子·第五十二章〜歸元第五十二
老子·第五十三章〜益證第五十三
老子·第五十四章〜修觀第五十四
老子·第五十五章〜玄符第五十五
老子·第五十六章〜玄德第五十六
老子·第五十七章〜淳風第五十七
老子·第五十八章〜順化第五十八
老子·第五十九章〜守道第五十九
老子·第六十章〜居位第六十
老子·第六十一章〜謙德第六十一
老子·第六十二章〜為道第六十二
老子·第六十三章〜恩始第六十三
老子·第六十四章〜守微第六十四
老子·第六十五章〜淳德第六十五
老子·第六十六章〜後己第六十六
老子·第六十七章〜三寶第六十七
老子·第六十八章〜配天第六十八
老子·第六十九章〜玄用第六十九
老子·第七十章〜知難第七十章
老子·第七十一章〜知病第七十一
老子·第七十二章〜愛己第七十二
老子·第七十三章〜任為第七十三
老子·第七十四章〜制惑第七十四
老子·第七十五章〜貪損第七十五
老子·第七十六章〜戒強第七十六
老子·第七十七章〜天道第七十七
老子·第七十八章〜任信第七十八
老子·第七十九章〜任契第七十九
老子·第八十章〜獨立第八十
老子·第八十章一〜顯質第八十一
老子道德經的基礎從“老子·第一章〜體道第一”開始,老子道德經是以自然科學做基礎,因為格物致知嘛!所以,如果這部分沒弄清楚,就不要往下學,越學越偏,世間許多教老子道德經的講師,自己都沒弄懂就教別人,結果弄得天下一團亂,今天的世間就是個例子。
如何判斷教學的講師是得道者?
人生無功休談道,人理非為必然道;
法條仍在人理中,論道仍在道中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